| (图片仅供参考) 
 查看付款方式  了解购物流程
 | 
				
					| 新编营养师手册(第二版) |  
					| 编    号: 374966 |  
					| 著 作 者: 胡敏、朱建华 主编 |  
					|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书    号: 9787122128966 |  |  
					| 出版日期: 2012-4-1 |  
					| 市 场 价: ¥29 元 |  
					| 书 店 价: ¥27.6 元 |  
					| 立即节省: ¥1.5 元 |  
					| 人    气: |  
					| 
     |  | 咨询电话:029-62602241 /62602242/62602243 转
 8000/8001/8002/8003/8004
 到款传真:029-82086768
 团购批发:029-86698115
 
 支付方式:
 
  
  其他支付方式
 |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七章,包括
营养学
基础、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人群营养、公共营养、
临床营养、营养强化与保健食品以及食品
卫生等。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人体需要的基础营养素,人的生活、工作需要的营养素;营养素不足或过量对
健康的不良影响;适宜的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各种营养素的适宜比例以及食品的污染及防治等。特别对食品安全部分进行了着重介绍。 
    本书不仅是营养师的参考
手册、工具书,也是广大居民的营养知识参考读本。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营养学基础1 
第一节人体构成及食物的消化吸收[2] 
一、人体中主要消化液[2] 
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3] 
三、脂类的消化、吸收与代谢[5] 
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7] 
第二节热能[9] 
一、概述[9] 
二、人体的热能消耗[10] 
三、人体一日热能需要量的确定[12] 
四、热能供给[14] 
第三节蛋白质[14] 
一、概述[14] 
二、蛋白质的组成[15] 
三、消化、吸收、代谢[16] 
四、生理功能[17] 
五、食物蛋白质营养学
评价[17] 
六、供给量、来源[20] 
第四节脂类[20] 
一、概述[20] 
二、分类和特点[20] 
三、消化、吸收、代谢[21] 
四、生理功能[22] 
五、供给量、来源[24] 
第五节碳水化合物[25] 
一、概述[25] 
二、分类和特点[25] 
三、消化、吸收、代谢[30] 
四、生理功能[30] 
五、供给量、来源[32] 
第六节矿物质[32] 
一、概述[32] 
二、钙[33] 
三、铁[35] 
四、碘[36] 
五、锌[37] 
六、硒[39] 
七、铬[40] 
第七节维生素[41] 
一、概述[41] 
二、维生素A[41] 
三、维生素D[44] 
四、维生素E[45] 
五、维生素C[46] 
六、维生素B1[47] 
七、维生素B2[49] 
八、烟酸[49] 
九、维生素B6[50] 
十、叶酸[51] 
十一、维生素B12[52] 
第八节水[53] 
一、概述[53] 
二、水的代谢[53] 
三、生理功能[54] 
四、需要量和来源[54] 
第二章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55 
第一节概述[55] 
第二节谷类[56] 
一、大米[57] 
二、小麦[57] 
三、小米[58] 
四、糯米[58] 
五、黑米[59] 
六、燕麦[59] 
七、薏米[59] 
八、玉米[60] 
九、红薯[60] 
第三节豆类[61] 
一、大豆类的营养价值[61] 
二、其他豆类的营养价值[63] 
三、豆制品的营养价值[63] 
第四节坚果类[65] 
一、芝麻[65] 
二、花生[66] 
三、瓜子[67] 
四、杏仁[68] 
五、栗子[68] 
六、榛子[69] 
七、核桃[69] 
八、腰果[70] 
九、松子[70] 
十、开心果[70] 
第五节蔬菜及菌藻类[71] 
一、萝卜[71] 
二、胡萝卜[72] 
三、莲藕[72] 
四、百合[73] 
五、洋葱[73] 
六、菠菜[74] 
七、芹菜[74] 
八、竹笋[74] 
九、茄子[75] 
十、青椒[75] 
十一、菜花[76] 
十二、番茄[76] 
十三、苦瓜[77] 
十四、南瓜[77] 
十五、黄瓜[78] 
十六、冬瓜[78] 
十七、丝瓜[78] 
十八、瓠瓜[79] 
十九、豆角[79] 
二十、毛豆[79] 
二十一、四季豆[80] 
二十二、山药[80] 
二十三、香菇[80] 
二十四、黑木耳[81] 
二十五、海带[81] 
二十六、紫菜[82] 
第六节水果类[82] 
一、菠萝[83] 
二、芒果[83] 
三、桂圆[84] 
四、荔枝[84] 
五、橘子[84] 
六、橙子[85] 
七、柚子[85] 
八、苹果[85] 
九、梨[86] 
十、葡萄[86] 
十一、香蕉[87] 
十二、猕猴桃[87] 
十三、西瓜[88] 
十四、桃[88] 
十五、大枣[88] 
十六、草莓[89] 
第七节畜肉类[89] 
一、猪肉[90] 
二、羊肉[90] 
三、牛肉[91] 
四、狗肉[91] 
第八节禽肉类[92] 
一、鸡肉[92] 
二、鸭肉[92] 
三、鸽子肉[93] 
四、鹌鹑肉[93] 
第九节水产品类[93] 
一、鲤鱼[94] 
二、鲫鱼[94] 
三、草鱼[94] 
四、桂鱼[95] 
五、带鱼[95] 
六、黄鱼[95] 
七、螃蟹[96] 
八、虾[96] 
九、鱿鱼[97] 
十、海蜇[97] 
十一、墨鱼[97] 
十二、牡蛎[98] 
十三、甲鱼[98] 
十四、黄鳝[98] 
十五、泥鳅[99] 
第十节蛋类[99] 
一、鸡蛋[99] 
二、鸭蛋[100] 
三、鹌鹑蛋[100] 
第十一节奶类[101] 
一、牛奶的营养价值[101] 
二、常见奶制品的营养价值[102] 
三、牛奶引发的病症[104] 
第十二节调味品及其他食品[104] 
一、酱油的特点及营养价值[105] 
二、醋类的特点及营养价值[105] 
三、食用油脂的营养价值[105] 
四、酒类的营养价值[107] 
五、茶叶的营养价值[107] 
第三章 
人群营养109 
第一节婴幼儿营养[109] 
一、婴儿的生理特点[109] 
二、婴儿的
心理发育特征[110] 
三、婴儿的营养需要[112] 
四、婴儿的膳食指南[113] 
五、婴儿常见营养缺乏病及其预防[116] 
六、幼儿营养与膳食[117] 
第二节学龄前
儿童营养[118] 
一、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118] 
二、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119] 
三、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要[120] 
四、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膳食指南[123] 
五、学龄前儿童的合理膳食[124] 
六、学龄前儿童建议每日供给食物[124] 
第三节学龄儿童营养[125] 
一、学龄儿童的生理特点[125] 
二、学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125] 
三、学龄儿童的营养需要[125] 
四、学龄儿童的膳食指南[128] 
五、学龄儿童的合理膳食[128] 
六、学龄儿童建议每日供给食物[129] 
第四节青少年营养[129] 
一、青少年的生理发育特点[129] 
二、青少年的心理发育特点[129] 
三、青少年的营养需要[130] 
四、青少年的合理膳食[132] 
五、青少年应注意的营养问题[133] 
第五节孕妇营养[135] 
一、孕妇的生理特点[136] 
二、孕妇的心理特征[137] 
三、孕妇的营养需要[138] 
四、孕妇的膳食指南[140] 
五、孕妇建议每日供给食物[140] 
六、妊娠期营养不良的影响[141] 
第六节产妇营养[142] 
一、产妇的生理特点[142] 
二、产妇的心理特征[143] 
三、产妇的营养需要[143] 
四、产妇的合理膳食[143] 
第七节哺乳期女性营养[144] 
一、哺乳期女性的生理特点[144] 
二、哺乳期女性的心理特征[145] 
三、哺乳期女性的营养需要[145] 
四、哺乳期女性的膳食指南和合理膳食[147] 
五、哺乳期女性建议每日供给食物[149] 
第八节老年人营养[150]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151] 
二、老年人的营养需要[152] 
三、老年人的膳食[154] 
第九节运动员营养[155] 
一、运动员的生理特点[155] 
二、运动员的营养需要[156] 
三、不同运动项目的营养需要[158] 
四、运动员的膳食营养[159] 
第十节特殊环境与特种作业人群营养与膳食[160] 
一、高温环境人群的营养与膳食[160] 
二、低温环境人群的营养与膳食[161] 
三、高原环境人员的营养与膳食[162] 
四、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与膳食[163] 
五、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营养与膳食[164] 
第四章 
公共营养167 
第一节概述[167] 
第二节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68] 
第三节居民营养状况调查与
监测[169] 
一、营养调查[170] 
二、社会营养监测[172] 
第四节营养调查与评价[173] 
一、膳食调查[173] 
二、体格检查[182] 
三、实验室检查[182] 
四、临床检查[183] 
五、营养调查综合评价[185] 
六、营养咨询[185] 
第五节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186] 
一、膳食结构[186] 
二、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87] 
三、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188] 
第六节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189] 
一、营养配餐[189] 
二、食谱编制[192] 
第七节营养教育[193] 
一、营养教育概述[193] 
二、营养教育相关
理论[194] 
三、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194] 
第五章 
临床营养195 
第一节
医院膳食[195] 
一、基本膳食[195] 
二、
治疗膳食[197] 
三、特殊治疗膳食[200] 
四、
儿科膳食[201] 
五、
诊断和代谢膳食[202] 
第二节住院患者的营养评价[203] 
一、膳食调查的内容[203] 
二、人体测量[204] 
第三节营养缺乏病的营养治疗[205] 
一、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206] 
二、维生素A缺乏病[209] 
三、维生素B1缺乏病[211] 
四、维生素B2缺乏病[213] 
五、烟酸缺乏病[215] 
六、维生素C缺乏病[217] 
七、维生素D缺乏病[218] 
八、锌缺乏病[221] 
九、碘缺乏病[223] 
十、硒缺乏与克山病[225] 
第四节代谢性
疾病与营养[226] 
一、
糖尿病[226] 
二、肥胖症[233] 
三、痛风[241] 
第五节循环系统疾病与营养[248]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48] 
二、原发性高血压[251] 
三、高脂(蛋白)血症[255] 
四、心肌梗死[259] 
第六节消化道疾病与营养[260] 
一、急、慢性食管炎[261] 
二、消化性溃疡[261] 
三、急、慢性胃炎[264] 
四、慢性结肠炎[265] 
五、急、慢性腹泻[266] 
六、便秘[268] 
第七节肝胆胰疾病与营养[270] 
一、肝胆胰与营养[270] 
二、肝硬化[273] 
三、脂肪肝[277] 
四、肝昏迷[279] 
五、肝豆状核变性[281] 
六、胆囊炎和胆石症[282] 
七、胰腺炎[286] 
第八节
呼吸系统疾病与营养[288] 
一、肺炎[289] 
二、急、慢性支气管炎[289] 
三、哮喘[291] 
四、肺结核[291] 
第九节泌尿系统疾病与营养[292]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293]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294] 
三、肾病综合征[295]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296] 
五、慢性肾功能衰竭[297] 
六、泌尿系统结石[299] 
第十节造血系统疾病与营养[300] 
一、缺铁性贫血[300] 
二、巨幼细胞贫血[302]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304] 
第十一节内分泌疾病与营养[305]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05]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08] 
三、骨质疏松症[310] 
第十二节
骨科疾病与营养[314] 
一、骨折[314] 
二、颈椎病[316] 
三、腰肌劳损[317] 
四、类风湿关节炎[319] 
第十三节儿科疾病与营养[322] 
一、小儿营养不良[322] 
二、感冒[324] 
三、儿童糖尿病[325] 
四、婴儿腹泻[329] 
五、苯丙酮尿症[333] 
六、蛔虫病[335] 
七、遗尿[337] 
八、水痘[339] 
九、麻疹[342] 
第十四节妇
产科疾病与营养[344] 
一、妊娠剧吐[344] 
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46] 
三、妊娠水肿[347] 
四、回乳[348] 
五、乳汁分泌障碍与催乳[349] 
六、痛经[350] 
七、功能性子宫出血[353] 
八、白带异常[355] 
九、更年期综合征[356] 
第六章 
营养强化与保健食品359 
第一节营养强化食品[359] 
一、食品强化与食物新资源的开发[359] 
二、食品强化
技术[364] 
第二节保健食品概述[365] 
一、保健食品的概念[365] 
二、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概况[366] 
第三节保健食品分类[368] 
第四节保健食品常用的功效/标志性成分[369] 
一、碳水化合物及磷脂[370] 
二、含氮化合物(生物碱除外)[377] 
三、酚类化合物[381] 
四、萜类化合物[384] 
五、维生素[387] 
六、矿物质[389] 
七、真菌及益生菌类[392] 
第五节保健食品的功能介绍[395] 
一、增强免疫功能的保健食品[395] 
二、抗氧化功能的保健食品[397] 
三、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的保健食品[399] 
四、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保健食品[401] 
五、减肥功能的保健食品[403] 
六、改善生长发育功能的保健食品[405] 
七、对辐射危害的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食品[406] 
八、辅助降血脂功能的保健食品[408] 
九、辅助降血糖功能的保健食品[410] 
十、辅助降血压功能的保健食品[411] 
十一、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保健食品[412] 
十二、增加骨密度功能的保健食品[414] 
十三、
美容功能的保健食品[416] 
十四、改善睡眠功能的保健食品[418] 
第七章 
食品卫生420 
第一节食品污染及其预防[420] 
一、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421] 
二、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433] 
三、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预防[448] 
第二节食品添加剂[450] 
一、抗氧化剂[451] 
二、漂白剂[452] 
三、着色剂[452] 
四、护色剂[453] 
五、酶制剂[454] 
六、增味剂[454] 
七、防腐剂[455] 
八、甜味剂[457] 
第三节各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458] 
一、粮豆的卫生及管理[458] 
二、蔬菜、水果的卫生及管理[459] 
三、畜肉的卫生及管理[460] 
四、禽肉的卫生及管理[461] 
五、鱼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461] 
六、奶类的卫生及管理[462] 
七、冷饮食品的卫生及管理[463] 
八、酒类的卫生及管理[464] 
九、食用油脂的卫生及管理[466] 
十、罐头食品的卫生及管理[468] 
第四节食物中毒及其预防[469] 
一、食源性疾病[469] 
二、食物中毒[469]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470] 
四、动植物性食物中毒[476] 
五、化学性食物中毒[477] 
第五节食品卫生
监督管理[478] 
一、概述[478] 
二、食品卫生法律
规范[478] 
三、食品卫生法律体系[479] 
四、食品良好
生产规范和危害
分析 关键控制点管理方法[480] 
参考文献482 
		
		其他说明
		开本:16 装帧:平 版次:2版1次 页数:482页 
		
		第一发货地
		北京朝阳区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