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分类
中医方药学
(图片仅供参考)

查看付款方式  了解购物流程

中医方药学

编    号: 194116
著 作 者: 王宪龄
出 版 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书    号: 9787801940759
出版日期: 2006-6-1
市 场 价: ¥38 元
书 店 价: ¥34.2 元
立即节省: ¥3.8 元
人    气: 

中医方药学   中医方药学
咨询电话:029-62602241
/62602242/62602243 转
8000/8001/8002/8003/8004
到款传真:029-82086768
团购批发:029-86698115

支付方式:
支付宝担保交易
在线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篇共26章。上篇总论介绍中医方药的发展史,中药的性能、配伍、作用、方剂及治疗原则,以及方剂的组成和应用;下篇各论按中药的功效分类,分别介绍各类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常用配伍、同类药比较和现代研究,介绍各类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组方分析临床应用、方歌及按语。内容科学实用,可作为中医院教材供学生及中医爱好者使用。


责任编辑丁金玉伦踪启
第1章中医方药的发展简史第2章中药的产地、采制与贮藏第一节中药的产地第二节中药的采集第三节中药的炮制第四节中药的贮藏第3章中药的性能第一节四气第二节五味第三节升降浮沉第四节归经第五节毒性第4章中药的配伍第一节药物七情第二节用药禁忌第5章中药的作用及方剂与治法第一节中药的作用第二节方剂与治法第6章方剂的组成第一节方剂的组成结构第二节方剂的组成变化第7章方药的应用第一节剂量第二节常用剂型第三节方药的用法下篇各论第8章解表类第一节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二、辛凉解表药第二节解表方一、辛温解表二、辛凉解表第9章清热类第一节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二、清热燥湿药三、清热解毒药四、清热凉血药五、清虚热药一、清气分热二、清营凉血三、清热解毒四、清脏腑热五、清热祛暑六、清虚热第10章泻下类第一节泻下药一、攻下药大黄二、润下药火麻仁三、峻下逐水药甘遂第二节泻下方一、攻下方大承气汤二、润下方麻子仁丸三、逐水方第11章祛湿类第一节祛湿药一、祛风湿药独活二、化湿药藿香三、利水渗湿药茯苓第二节祛湿方一、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二、化湿和胃三、清热祛湿茵陈蒿汤第12章温里类第一节温里药附子第13章理气类第一节理气药橘皮第二节理气方越鞠丸第14章消食类第一节消食药山楂第二节消食方保和丸第15章止血类第一节止血药一、凉血止血药大蓟二、化瘀止血药三、收敛止血药四、温经止血药第二节止血方十灰散第16章活血类第一节活血药川芎第二节活血方桃核承气汤第17章化痰止咳平喘类第一节化痰止咳平喘药一、化痰药半夏二、止咳平喘药第二节化痰止咳平喘方一、化痰方二陈汤二、止咳平喘方第18章安神类第一节安神药一、重镇安神药朱砂二、养心安神药第二节安神方一、重镇安神方朱砂安神丸二、养心安神方第19章平肝熄风类第一节平肝熄风药一、平抑肝阳药石决明二、熄风止痉药第二节平肝熄风方羚角钩藤汤第20章开窍类第一节开窍药麝香第二节开窍方第21章补益类第一节补虚药一、补气药人参二、补阳药三、补血药四、补阴药第二节补益方一、补气四君子汤二、补血三、气血双补五、补阳六、阴阳并补第22章固涩类第一节固涩药一、固表止汗药麻黄根二、敛肺涩肠药三、固精缩尿止带药第二节固涩方牡蛎散第23章驱虫类第一节驱虫药苦楝皮第二节驱虫方乌梅丸第24章涌吐类第一节涌吐药常山第二节涌吐方瓜蒂散第25章外用类第一节外用药雄黄第二节外用方雄黄熏方第26章和解类一、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二、调和肝脾四逆散三、调和肠胃中药索引方剂索引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关键,倡导和推动课程体系改革,设计和开设多学科有机组合的综合课程体系,减少膨胀的学时,确定核心课程,强化主干课程、减少课程间的重复,努力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是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专业口径过窄、素质教育薄弱、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等问题仍旧是教学改革有待解决的问题。中医教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改革也取得明显成绩,但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尚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欠合理,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各学科间过分强调独立性、全面性,因而课程之间交叉、重复严重。在实际授课中,既有重复,又有遗漏。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时间,既精练完整地使学生掌握中医理论,又能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是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标。优化现有中医教育的课程体系,并不仅仅是以减少重复、压缩课时为目的,而是经过对现有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突出重点和核心内容,给学生留出较多的自修时间,为文、理、医相互渗透、提高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河南中医学院自2001年开始,致力于中医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对现有的中医院校课程体系进行以删繁就简、改横为纵、减少门类、增加人文课程等为原则的系列改革。初步对课程的门类、内容进行了整合改革,拟订了《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发展史》、《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药学》、《中医证候治疗学》、《针灸学基础》、《针灸学临床》、《推拿学》、《骨伤杂病学》、《创伤骨科学》、《骨科手术学》以及《呼吸病学》、《消化病学》、《泌尿病学》、《神经病学》、《循环病学》、《生殖病学》、《内分泌病学》、《运动病学》、《肿瘤病学》、《营养代谢病学》、《免疫病学》、《感染病学》、《血液病学》、《中医统计学》、《气功学》等教材的编写内容,并与兄弟中医药院校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进行新教材的编写,作为......
更多介绍

其他说明
印张20.5
字数479
页数305
开本16开
版次1

第一发货地
广东汕头

相关书籍
用户评论共0 条
用户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