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分类
中药药剂学
(图片仅供参考)

查看付款方式  了解购物流程

中药药剂学

编    号: 365702
著 作 者: 狄留庆、刘汉清主编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书    号: 9787122101617
出版日期: 2011-6-1
市 场 价: ¥36 元
书 店 价: ¥32.4 元
立即节省: ¥3.6 元
人    气: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
咨询电话:029-62602241
/62602242/62602243 转
8000/8001/8002/8003/8004
到款传真:029-82086768
团购批发:029-86698115

支付方式:
支付宝担保交易
在线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中药药剂学课程特点分成总论、上篇、中篇、下篇四大模块。总论介绍本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中药剂型理论及制剂标准以及中药制剂GMP实施要点等;上篇重点介绍中药制剂技术,主要包括药剂卫生、粉碎筛析、浸提分离、浓缩干燥、增溶乳化、固体分散、微型包囊、分子包合等;中篇重点介绍中药剂型及主要制备,包括分散体系与液体药剂、浸出制剂、散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注射剂、外用膏剂、栓剂、气雾剂,以及药物新型给药系统等;下篇介绍中药制剂稳定性及生物有效性。
本书作为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中药制药专业教学教材,也可供中药学、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剂、化学等其他相关专业使用,还可作为药品研究开发单位、药品生产企业、医药行业质量检验部门等专业技术人员参考或培训教材。本教材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组织编写。
中药药剂学》是普通高等教育制药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为适应新形势对制药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本教材依据中药药剂学课程性质和特点,选用针对性强的最新资料,注入贴切丰富的最新内容,全书共二十九章,分属总论、上篇、中篇和下篇四大模块,体现了教材体例新颖、层次清晰的特点。
本教材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中医药理论指导与现代药剂学相结合的基本思想,跟踪学科前沿,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具体体现以下特点:
(1)总论部分在阐述中药药剂学内涵与外延、基本任务、常用术语与沿革基础上,突出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剂型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剂型选择与评价,增加编写了中药制剂过程的GMP实施要点,体现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同时反映了我国中药制剂生产的现实水平。
(2)上篇部分中药制剂用原料(中间体)以及剂型成型具有特殊性,教材突出常用制剂技术及其应用,将中药制剂中间体制备技术与成型技术结合介绍,更有系统性,也更能体现中药药剂学的特点。
(3)中篇部分重点介绍中药常用剂型,突出中药剂型的成型工艺特点。基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复杂、剂量大、物理药剂学与生物药剂学特征不够清楚,剂型、成型工艺等选择的合理性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现状,在系统介绍中药制剂常用剂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中药制剂剂型成型工艺要点等相关内容以说明或提示其对原辅料前处理的要求及对成品质量影响的关注。
(4)下篇部分主要介绍中药制剂的稳定性与生物有效性,以正确评价中药制剂质量和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全书由狄留庆、刘汉清统稿、定稿,谢辉、倪健、桂双英协助统稿。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参编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江苏省药品认证中心和上海卡乐康包衣技术有限公司等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望读者批评指正,敬请同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狄留庆刘汉清
2011年2月总论中药药剂相关理论与知识
第一章绪论3
第一节概述3
一、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性质3
二、中药药剂学的基本任务3
三、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4
第二节中药药剂学的发展5
一、中药药剂学的历史成就5
二、中药药剂学的现代研究进展6
第三节中药剂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8
一、传统中药剂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8
二、现代中药剂型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0
第四节中药剂型的分类与选择12
一、中药剂型的分类12
二、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12
三、中药剂型选择合理性评价13
第五节药品标准13
一、药典13
二、其他药品标准14
第二章中药制剂GMP要点15
第一节中药制药空气净化技术15
一、空气净化标准15
二、空气净化技术17
三、空气净化技术的应用21
第二节制药用水22
一、制药用水的种类与应用22
二、制药用水的制备及要求22
三、纯化水、注射用水储存与分配27
四、纯化水、注射用水系统的验证28
第三节中药制剂生产GMP实施要点28
一、中药制剂原料处理的GMP基本要求29
二、中药提取物制备的GMP基本要求29
三、中药制剂生产的GMP基本要求30
上篇中药制剂技术
第三章中药制剂的灭菌与防腐35
第一节灭菌法与无菌生产工艺35
一、灭菌工艺及其验证35
二、常用灭菌方法37
三、无菌生产工艺41
第二节中药制剂的防腐41
一、防腐剂的要求42
二、常用的防腐剂42
第四章液体分散技术44
第一节表面活性剂44
一、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44
二、常用的表面活性剂45
第二节分散技术46
一、增溶技术47
二、乳化技术48
三、混悬技术50
第五章浸提、分离与精制技术51
第一节浸提51
一、浸出过程及其影响因素51
二、常用的浸提溶剂与辅助剂52
三、常用的浸提方法与设备53
第二节分离与精制56
一、常用的分离方法57
二、常用的精制方法59
第六章浓缩与干燥技术62
第一节浓缩62
一、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62
二、浓缩的方法与设备63
第二节干燥66
一、干燥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66
二、干燥的方法与设备67
第七章粉碎、筛分与混合技术71
第一节粉碎71
一、粉碎的含义、目的与基本原理71
二、常用粉碎方法71
三、粉碎工艺设计要点73
四、常用的粉碎机械73
第二节筛分74
一、筛分的含义与目的74
二、药筛和粉末的规格74
三、过筛原则75
四、过筛机械75
第三节微粉化技术75
一、微粉及其基本性质75
二、常用的药物微粉化技术77
三、粉体性质对制剂工艺与质量的影响78
第四节混合78
一、混合目的与原则78
二、常用的混合方法及工艺要点79
三、常用的混合机械80
第八章颗粒与微丸制备技术82
第一节颗粒制备技术82
一、制粒的目的82
二、制粒方法与设备82
第二节微丸制备技术85
一、微丸的种类85
二、微丸形成原理86
三、微丸的成型方法88
第九章薄膜包衣技术91
第一节概述91
一、薄膜包衣的含义与特点91
二、薄膜包衣的目的91
三、薄膜包衣的类型92
第二节薄膜包衣材料92
一、成膜材料92
二、增塑剂93
三、抗黏剂94
四、着色剂94
五、遮光剂94
第三节薄膜包衣方法与工艺95
一、薄膜包衣方法与设备95
二、薄膜包衣关键工艺96
第四节薄膜包衣质量要求与评价98
一、薄膜包衣的质量要求与评价98
二、薄膜包衣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98
第十章固体分散技术101
第一节概述101
一、固体分散体的特点与应用101
二、固体分散体的类型101
第二节常用的载体材料101
一、水溶性载体材料102
二、水不溶性载体材料102
三、肠溶性载体材料103
第三节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103
一、熔融法103
二、溶剂法103
三、溶剂熔融法103
四、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104
五、研磨法104
六、双螺旋挤压法104
第四节固体分散体的质量评价104
一、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分散状态的评价104
二、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考察105
三、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溶出速率测定105
第十一章环糊精包合技术106
第一节概述106
一、环糊精包合技术的含义与应用106
二、常用环糊精的结构与性质106
第二节包合物的制备与质量评价108
一、包合物的制备方法108
二、包合物的质量评价108
第十二章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备技术110
第一节概述110
第二节微囊与微球制备技术110
一、微囊与微球的常用辅料110
二、微囊的制法112
三、微球的制法115
第三节脂质体制备技术115
一、制备脂质体的材料115
二、脂质体的制法116
第四节微囊、微球与脂质体的质量评价116
一、形态观察116
二、粒径及其分布117
三、载药量与包封率117
四、突释效应或渗漏率117
五、脂质体氧化程度检查117
六、有害有机溶剂的限度检查118
中篇中药常用剂型
第十三章液体药剂121
第一节概述121
一、液体药剂的特点121
二、液体药剂的分类121
第二节各类液体药剂121
一、真溶液型液体药剂121
二、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122
三、乳浊液型液体药剂123
四、混悬液型液体药剂125
第三节口服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26
第十四章浸出药剂128
第一节汤剂128
一、汤剂的含义与特点128
二、汤剂的制备128
第二节合剂129
一、合剂的含义与特点129
二、合剂的制备129
第三节糖浆剂132
一、糖浆剂的含义与特点132
二、糖浆剂的制备132
第四节煎膏剂133
一、煎膏剂的含义与特点133
二、煎膏剂的制备133
第五节酒剂134
一、酒剂的含义与特点134
二、酒剂的制备135
第六节酊剂136
一、酊剂的含义与特点136
二、酊剂的制法136
第七节流浸膏剂137
一、流浸膏剂的含义与特点137
二、流浸膏剂的制备137
第八节浸膏剂137
一、浸膏剂的含义与特点137
二、浸膏剂的制备137
第九节浸出制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38
一、汤剂的质量要求138
二、合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38
三、糖浆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38
四、煎膏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39
五、酒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39
六、酊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40
七、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质量要求与
检查140
第十五章散剂141
第一节概述141
一、散剂的含义与特点141
二、散剂的分类141
第二节散剂的制备141
一、普通散剂的制备141
二、特殊散剂的制备143
第三节散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45
第十六章丸剂与滴丸剂147
第一节丸剂147
一、丸剂的含义、分类及特点147
二、各类丸剂的制备148
三、丸剂的包衣153
第二节滴丸剂154
一、滴丸剂的含义与特点154
二、滴丸剂的制备154
第三节丸剂与滴丸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57
一、丸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57
二、滴丸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58
第十七章颗粒剂160
第一节概述160
一、颗粒剂的含义与特点160
二、颗粒剂的分类160
第二节颗粒剂的制备160
一、制备工艺流程160
二、不同类型颗粒的制备要点160
三、颗粒剂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162
第三节颗粒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62
第十八章胶囊剂164
第一节概述164
一、胶囊剂的含义与分类164
二、胶囊剂的特点164
第二节胶囊剂的制备164
一、制备工艺流程164
二、各类胶囊剂的制备要点165
第三节胶囊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67
第十九章片剂169
第一节概述169
一、中药片剂的含义与特点169
二、片剂的类型169
第二节片剂的辅料170
一、稀释剂与吸收剂170
二、润湿剂与黏合剂171
三、崩解剂172
四、润滑剂173
第三节中药片剂的制备174
一、制备工艺流程174
二、中药片剂制备方法174
三、压片过程与片剂成型机理177
四、压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
办法178
第四节片剂的包衣180
一、包衣的目的与要求180
二、包衣的方法与设备180
三、包衣的种类180
第五节片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84
第二十章注射剂186
第一节概述186
一、注射剂的含义与特点186
二、注射剂的分类186
第二节热原186
一、热原的含义与基本性质186
二、热原的污染途径与去除方法187
三、热原的检查方法188
第三节注射剂的溶剂188
一、注射用溶剂的种类188
二、注射用溶剂的质量要求189
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190
一、注射剂附加剂的应用要求190
二、常用附加剂190
第五节中药注射剂的原料及半成品194
一、中药注射剂处方原料194
二、中药注射用半成品194
第六节中药注射剂的制备195
一、可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的制备195
二、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制备198
第七节输液剂199
一、输液剂的种类及作用199
二、输液剂的制备199
第八节混悬液型注射剂200
一、混悬液型注射剂的含义与特点200
二、混悬液型注射剂的制备200
三、混悬液型注射剂的质量要求200
第九节乳浊液型注射剂201
一、乳浊液型注射剂的含义与特点201
二、静脉注射乳剂的制备201
三、静脉注射乳剂的质量要求202
第十节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202
第二十一章外用膏剂206
第一节概述206
一、外用膏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206
二、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及影响因素206
第二节软膏剂207
一、软膏剂的含义与特点207
二、软膏剂的基质207
三、软膏剂的制备211
四、软膏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213
第三节膏药215
一、膏药的含义与特点215
二、黑膏药的制备215
三、黑膏药的质量要求与检查216
第四节贴膏剂216
一、橡胶膏剂217
二、凝胶膏剂218
三、贴剂219
四、贴膏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221
第五节凝胶剂222
一、凝胶剂的含义与分类222
二、水性凝胶基质222
三、水性凝胶剂的制备222
四、凝胶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222
第二十二章栓剂224
第一节概述224
一、栓剂的含义与特点224
二、直肠栓中药物吸收的途径及影响
因素224
第二节栓剂的基质与附加剂224
一、基质的要求224
二、基质的种类225
三、常用附加剂225
第三节栓剂的制备226
一、栓剂中药物的处理与加入方法226
二、置换价226
三、栓剂的制法226
第四节栓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228
第二十三章气雾剂与喷雾剂229
第一节气雾剂229
一、气雾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229
二、吸入气雾剂的吸收及影响因素229
三、气雾剂的组成230
四、气雾剂的制备233
第二节喷雾剂235
一、喷雾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235
二、喷雾剂的制备235
第三节气雾剂、喷雾剂的质量要求与
检查236
第二十四章眼用制剂238
第一节概述238
一、眼用制剂的含义、类型及特点238
二、眼用制剂中药物吸收的途径及其影响
因素238
第二节眼用制剂的制备239
一、滴眼剂239
二、眼膏剂242
第三节眼用制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242
第二十五章鼻用制剂244
第一节概述244
一、鼻用制剂的含义、类型及特点244
二、鼻用制剂中药物吸收的途径及影响
因素244
第二节鼻用制剂的制备245
一、滴鼻剂与鼻用喷雾剂245
二、鼻用软膏剂、乳膏剂与凝胶剂245
三、鼻用散剂、粉雾剂与棒剂246
第三节鼻用制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246
第二十六章其他剂型247
第一节胶剂247
一、胶剂的含义与分类247
二、胶剂的制备247
三、胶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249
第二节膜剂249
一、膜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249
二、膜剂常用的成膜材料与附加剂250
三、膜剂的制备252
四、膜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253
第三节露剂254
一、露剂的含义254
二、露剂的制备254
三、露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254
第四节茶剂255
一、茶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255
二、茶剂的制备255
三、茶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256
第五节锭剂257
一、锭剂的含义与特点257
二、锭剂的制备257
三、锭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257
第六节搽剂、洗剂、涂膜剂257
一、搽剂257
二、洗剂258
三、涂膜剂259
第二十七章药物新型给药系统261
第一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与迟释制剂261
一、缓释制剂、控释制剂261
二、迟释制剂264
三、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迟释制剂的
质量评价266
第二节靶向制剂268
一、靶向制剂的含义与分类268
二、常用靶向药物载体269
三、靶向制剂的质量评价271
下篇中药制剂稳定性与生物有效性
第二十八章中药制剂稳定性275
第一节中药制剂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275
一、药物化学降解类型275
二、药物降解的化学动力学类型276
三、影响中药制剂化学降解的因素276
第二节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280
一、延缓药物成分水解的方法280
二、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280
第三节中药制剂稳定性试验281
一、试验目的、要求与考察项目281
二、试验方法282
第二十九章中药制剂生物有效性286
第一节中药制剂的吸收286
一、吸收途径与机制286
二、口服吸收试验方法287
三、口服吸收的影响因素289
第二节中药制剂的分布、代谢与排泄296
一、药物的分布296
二、药物的代谢297
三、药物排泄299
第三节中药制剂生物等效性300
一、中药制剂生物利用度评价指标300
二、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301
三、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的预测305

主要参考文献307
更多介绍

其他说明
教材||本科教材|制药
978-7-122-10161-7开本:16装帧:平版次:1版1次页数:307页

第一发货地
北京朝阳区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