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分类
中医哲学概论
(图片仅供参考)

查看付款方式  了解购物流程

中医哲学概论

编    号: 194452
著 作 者: 杨金长
出 版 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书    号: 9787509105467
出版日期: 2006-12-1
市 场 价: ¥22 元
书 店 价: ¥19.8 元
立即节省: ¥2.2 元
人    气: 

中医哲学概论   中医哲学概论
咨询电话:029-62602241
/62602242/62602243 转
8000/8001/8002/8003/8004
到款传真:029-82086768
团购批发:029-86698115

支付方式:
支付宝担保交易
在线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医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系列教材分册之一。全书共10章,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为编写原则,客观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哲学范畴、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为中医理论临床、科研提供理论指导。全书内容精练,是一门从哲学角度阐明中医药学的文化来源、学术内涵和思维特征的课程,可供中医院校教学使用。


责任编辑丁金玉秦伟萍
第一章导言第一节哲学与中国哲学一、文明之源二、中国哲学的蕴意第二节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一、中西哲学的不同背景二、西方中心论的偏误三、中国哲学的特点第三节中医哲学及其与中医学的关系一、中医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二、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医学思维方式三、学习中医哲学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中医理论形成的哲学基础第一节中国哲学的起源一、远古神话中的哲学思想二、《周易》中的哲学思想三、儒学中的哲学思想四、道家的哲学思想第二节诸子竟出,百家争鸣一、墨家与名家的哲学思想二、阴阳家与杂家的哲学思想三、法家与兵家的哲学思想第三节两汉时期主要的哲学流派一、黄老之学二、天人感应三、古今经学之争四、天道自然第三章中医哲学的核心——道论第一节道法自然一、道的涵义二、道与气、理、德第二节天道一、天论二、天地生成三、宇宙假说四、天象历律第三节人道一、人性论二、人伦三、生命观第四节“道”对中医学的影响一、生生之道二、医道相通第四章元气论第一节气的涵义与特性一、“气”的范畴之源流二、气的涵义三、气的特性第二节气化与气机一、气化二、气机第三节哲学之“气”与中医之“气”第五章阴阳学说第一节阴阳的涵义与属性一、阴阳溯源二、阴阳的涵义三、阴阳的属性第二节阴阳运化规律一、阴阳的关系二、三阴三阳第三节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从哲学阴阳学说到中医阴阳学说二、中医阴阳概念的特点与意义三、疾病的解释性模型第六章五行学说第一节五行的涵义一、五行溯源二、五行的涵义与特性三、五行的分类第二节五行间的关系一、五行生克制化二、五行生克异常第三节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中医五行学说对哲学五行学说的发展三、五行学说机械运用的缺陷第七章太极图式与象数观第一节太极图式的宇宙模型一、《易传》的宇宙生成图式二、“无极——太极——人极”图式三、理数合一的数本论第二节象数概说一、象二、数三、象数思维第三节象数思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一、象数思维与藏象学说二、诊断治疗中的象数思维三、五运六气与九宫八风第八章天人关系与整体观第一节究天人之际一、天人相分二、天人相胜三、天人合一第二节天人之道一、人与天地相参二、人与天地合德第三节中医学的整体观一、整体与有序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二、人与环境的统一三、生命体的统一四、诊断治疗的整体性第九章格物致知与心性合一第一节“知行兼举”、“行可兼知”的认识论一、以名举实二、“闻见、穷理、尽性”三、“知行兼举”、“行可兼知”第二节“尽心、知性、知天”的认识论一、格物致知二、静观玄览三、顿悟与直觉第三节“医者意也”的心悟法一、“医者意也”二、意解心知的四诊辨证三、神妙心悟的处方用药四、妙乎心手的运针调针第十章形神相即与常变中和第一节形神观一、“形神相即”二、形神的涵义三、中医形神观第二节常变、正邪观一、常变观二、正邪观第三节中和思维一、中和思维的特征二、中和与阴阳五行的动态平衡三、中和失调的发病机制与治则
河南中医学院自2001年开始,致力于中医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对现有的中医院校课程体系进行了以删繁就简、改横为纵、减少门类、增加人文课程等为原则的系列改革。第一批试用教材已出版,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书为第二批试用教材中的一本,供高等中医药院校五年制学生使用。“中医哲学”是一门新设立的课程,本课程的设立不仅是我院管理者的远见卓识,而且也是中医药学生的必需。本课程是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从哲学角度阐明中医药学的文化来源、学术内涵和思维特征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医哲学的教学,通过对中医学固有的哲学概念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了解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文化特色,理清中国哲学与中医学的体用关系,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从而为系统学习中医学打好基础,并为继承发扬中医学的精髓,将来从事中医药学临床、科研做好前期的理论准备。本教材力图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为编写原则,力求客观地阐述中医学的哲学范畴、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力求为解决中医理论、临床、科研的重大问题提供理论武器和哲学指导。本书接受《黄帝内经》问世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之标志的观点,在中国哲学部分只以“中医理论形成的哲学基础”一章介绍先秦两汉的哲学流派,而把后世的哲学观点与流派融入相关章节中。这样做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中国哲学源......
更多介绍

其他说明
印张12.25
字数293
页数186
开本16开
版次1

第一发货地
广东汕头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