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仅供参考)
查看付款方式 了解购物流程 |
发现中医/中医新世纪大论战 |
编 号: 270703 |
著 作 者: 何裕民 |
出 版 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书 号: 9787810728942 |
|
出版日期: 2007-3-1 |
市 场 价: ¥26 元 |
书 店 价: ¥24.7 元 |
立即节省: ¥1.3 元 |
人 气: |
|
|
咨询电话:029-62602241
/62602242/62602243 转
8000/8001/8002/8003/8004
到款传真:029-82086768
团购批发:029-86698115
支付方式:


其他支付方式
|
内容简介
何裕民,生于1952年,浙江义乌人,上海中
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
中医肿瘤专家,中华
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兼任
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医学辨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全国医学辨证法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医学与哲学》、《中医研究》、《
全科医学》、《上海
中医药杂志》、《医古文》、《
实用护理》、《
健康世界》等近十份专业刊物及多份高级科普杂志的副主编或常务编委及编委。现为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重点支撑项目“亚健康”课题组第一负责人,国家教育部“十一·五”中医
基础学科系列分化
教材总主编。先后出版《
中医学导论》、《差异·困惑与选择》、《心身医学概论》、《中医情志
病理学》、《新编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心身医学》等专业著作20余部、发表
论文100余篇、科普文章300多篇,涉及多个领域,为多个学术领域的开创者或领航者,如心身医学、中医
肿瘤学、医学文化学、比较医学、医学哲学、医学方法论、医学人才学(教育学)、
营养学以及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医学、各家学说、亚健康等。
毛泽东主席是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他本人又有过患顽疾而为中医师李鼎铭治愈的体验,故老年后有了“中国医
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这一总结性的论断。随着视野的拓展,研究的深化,不少学者越发觉得
中医药学魅力无穷,科学
技术“含金量”很高,且在现时代的世界文化交融大潮和科学技术发展洪流中都可能有其特殊的、促进作用和存在价值。为此,人们惊叹说:“中国医药学是世界科技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迹”。“中国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且其意义不仅仅是一类操作技术(四大发明均是技术发明),还包括合理的文化观念,深刻或有用的理论知识等。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尊古崇古情结在起作用,传统医学只是些落后了的、不合时宜的,等待历史大潮淘汰之物……,由此而时有争执。我们说要回答这类问题,还是应该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结合医学与科学文化的发展趋势作些理性的
分析,让结论蕴含在理性分析的逻辑展开过程之中! 代引言——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吗?
第一章 历史篇
年代久远的《
黄帝内经》何以仍是医学圭臬?
你知道《
伤寒论》和张仲景吗?
历史上曾有哪些代表性名医、名著和医学学派?
中医学有哪些世界第一、世界之最?
《
本草纲目》在世界科技史中有何地位?
中
西医学发展的不同轨迹说明了什么?
世界众多传统医学中,何以唯有中医学一枝独秀于
现代医学之林?
第二章 观念篇
东西方自然观中最深刻的差异是什么?
“黄河”何以孕育博大自洽的“元气论”?
辩证法是中国阴阳学说“出国后”“重返故里”吗?
五行说与古希腊、古印度的四元素说可看作“孪生弟兄”吗?
“数的崇拜”与中医理论建构有关吗?
“天人合一”观念是否合理?
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何谓“精、气、神”和“精气神学说”?
第三章 理论篇
《内经》是怎样认识和描述人的生长发育过程的?
同为心肺,何以
中西医学有着不同的功能认识?
“肝主疏泄”是什么意思?
何以中医视脾为后天之本,西医却可用
手术切除?
人们常说的“肾亏”(肾虚)指的是什么?
何谓“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中医病因学的“三因论”包括哪些内容?
“七情内伤”,其意何在?
“瘀血”、“血瘀证”是什么?何言“瘀则殒命”?
为什么说“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属痰”?
什么叫“痰湿”为患?
第四章 方法篇
中医学在认知方法上有何独特之处?
中医学术体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气功何以独独降生在东方?
西方为什么没能发现“经络”?
带有猜测性质的病因认识科学吗?
为何西医专家不能认可中医理论,却十分喜用
中药成方?
借助西医学手段研究中医,何以困难重重?
假如弗洛依德了解中医学,他会说些什么?
第五章现实篇
被视为谬论的“肾开窍于耳”,何以能得到某种科学说明?
“经络”究竟是什么?这方面研究的突破会引发科学革命吗?
为什么一些医学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兴起后,常常是中医界反响更强烈?
在新近讨论的热点——医学模式问题上,中医学能充当西医学的“导师”吗?
从立法废止到自然复兴,
日本百年来汉医的沉与浮说明了什么?
西方何以兴起中医热、
针灸热、气功热?
华人区域里,对中医中药的接受体现着“U”字型特征,这一奇特现象意味着什么?
在
药物和保健品“回归大自然”的世界性趋势中,中药能扮演怎样的角色?
结束语:中......
其他说明
218
16开
医药.卫生->医药.卫生->中国医学
第一发货地
陕西西安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