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分类
色谱技术丛书-色谱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图片仅供参考)

查看付款方式  了解购物流程

色谱技术丛书-色谱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编    号: 8089
著 作 者: 王绪卿 吴永宁 等编著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书    号: 9787502562595
出版日期: 2005-2-1
市 场 价: ¥38 元
书 店 价: ¥34.2 元
立即节省: ¥3.8 元
人    气: 

色谱技术丛书-色谱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色谱技术丛书-色谱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咨询电话:029-62602241
/62602242/62602243 转
8000/8001/8002/8003/8004
到款传真:029-82086768
团购批发:029-86698115

支付方式:
支付宝担保交易
在线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为《色谱技术丛书》中的一册,着重介绍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色谱技术知识。鉴于食品样品基质复杂,单列一章“样品前处理技术”介绍各种萃取、净化和衍生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其后逐章论述各种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功效成分的分析方法,并分别简述其毒理学意义、理化性能、食品污染概况和限量要求,以及保健食品功能因子生物学意义等。为了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各章均列举了各类目标化合物测定方法的典型示例。
本书适合于从事色谱技术研究人员和食品安全化学分析人员使用。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度发展,在基本解决食物供应问题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国作为WTO的新成员,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加,食品安全已变得没有国界,世界某一地区的食品问题都很可能会波及全球,从而对我国食品安全带来巨大影响。
目前,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控制呈现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这些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逐步降低,并出现了诸如二NB25A英等污染物的超痕量值指标;二是检测技术日益趋向于高技术化、系列化(多组分残留)、速测化、便携化。前者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者为前者的实现提供了保证,从而使各类色谱技术的应用不断发展。
为了缩短检测周期,近年来食品样品前处理技术进展迅速,固相萃取(SPE)系列、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免疫亲和色谱(IAC)等技术应用于萃取、净化。与传统方法相比,对微量、痕量成分萃取更加简化和快速,而且实现了样品萃取和净化的自动化。为了追求灵敏度和效率,检测方法的更新和提高十分迅速,使得各种色谱技术在这样的客观形势下得到充分展示。
色谱技术在食品分析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且鉴于推广新技术新方法的需要,根据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和化学检验技术的发展,编写了本书,供食品化学分析工作者参考,希望能在我国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检验和评估工作中发挥作用,对从事食品安全化学分析人员有所裨益,也能与相关学科领域的人士进行学术交流。
本书为《色谱技术丛书》中的一册,在本书中将“色谱基础理论”省略,着重介绍与食品安全分析方法有关的色谱技术知识。在“概论”一章中系统地介绍了食品安全的总趋势、国内外食品安全化学分析进展和色谱技术应用的概貌。由于食品样品基质极为复杂,样品前处理是分析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有特殊技术要求,故将“样品前处理技术”单列一章,此章结合其他章节的内容介绍各种萃取、净化和衍生化技术的基础知识。本书内容力求新颖、实用,并与食品安全趋势紧密相连,将各类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中功效成分的分析方法分别逐章介绍。为使读者了解各章目标化合物在食品安全中的地位,还分别简述其毒理学意义、理化性质、食品污染概况和限量要求以及保健食品中功效成分生物学意义和分类等。各章通过对各类目标化合物测定方法的文献综述和典型应用示例介绍向读者提供国内外新信息和发展趋势,兼顾深度和广度。符号表中未囊括本书中所有缩写名词,如农药、兽药、真菌毒素等污染物和食品添加剂以及功效成分专有名词,因其在各章中皆已注明。
本书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从事食品化学分析的同志编写。食品安全化学分析涉及面广,根据各位编写者的专业特长分章论述。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八章由王绪卿撰写;第四章由李敬光、吴永宁撰写;第五章由苗虹、吴永宁、邵兵(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撰写;第六章由李风琴撰写;第七章由吴永宁撰写;第九章由张珙、邵兵、吴永宁撰写;第十章由付胜武、吴永宁撰写;第十一章由蒋定国、杨大进撰写;第十二章由杨大进撰写。王绪卿承担全书的统稿和定稿。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概论1
第一节食品安全的总趋势1
第二节食品安全化学分析的国际趋势2
第三节我国食品安全化学检验技术4
一、食物成分及其检验方法4
二、卫生标准和相应的检验方法4
三、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及功效成分检验方法5
第四节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地位和展望5
一、色谱技术特点和分类5
二、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地位6
三、展望7
参考文献8
第二章样品前处理技术9
第一节概述9
第二节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10
一、萃取10
二、液-液分配11
三、蒸馏和浓缩13
四、吸附柱色谱13
五、其他净化技术15
第三节凝胶渗透色谱法16
一、凝胶的选择16
二、溶剂的选择18
三、色谱柱及其标定18
四、自动化装置19
五、净化效率和适用范围19
第四节固相萃取19
一、固相萃取19
二、固相微萃取20 <......
更多介绍

其他说明
开本: 16
装帧: 平

第一发货地
西安

相关书籍
用户评论共0 条
用户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