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分类
养生就是生活(附光盘)
(图片仅供参考)

查看付款方式  了解购物流程

养生就是生活(附光盘)

编    号: 369210
著 作 者: 孔令谦著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书    号: 9787122113726
出版日期: 2011-10-1
市 场 价: ¥29.8 元
书 店 价: ¥28.3 元
立即节省: ¥1.5 元
人    气: 

养生就是生活(附光盘)   养生就是生活(附光盘)
咨询电话:029-62602241
/62602242/62602243 转
8000/8001/8002/8003/8004
到款传真:029-82086768
团购批发:029-86698115

支付方式:
支付宝担保交易
在线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

内容简介
现在养生有点乱,简直已成为一股狂潮,我只好说:“养生就是不养生!”很多人对养生迷恋至极,也该降降温去去火了,不仅仅是让自己冷静下来,也是让整个社会冷静下来。
对于疾病诊断,医生也有误诊的时候,更何况没有医学常识的普通百姓:眼下不少专家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敢忽悠、胡说八道的人有,说喝碗粥就能治肿瘤的也有,甚至为了区区一点利益,即宣称某产品、某食物、某方法可包冶百病。我以为这至少是违背中医整体指导原则的,严重影响了中医在广大民众中的形象。
现在的某些养生,道理不分,往往将某一入之道,演化成普天下之真理。比如某专家说敲某条经络能治百病,全国人民现在都在敲。理论上,气血通畅了自然对身体有好处,但经络同时也是病邪传递的通道,所以有些人就不适合敲。传播健康信息不能只说好的方面,而不告知可能带来的危害。
养生可以防病,但是养生绝不是治病。养生也绝不是吃什么喝什么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把自己定位在吃什么喝什么,而没有一种理论、一种文化来指导你吃什么喝什么,那就跟动物没什么区别了。
养生不能一哄而上,茫然地拿过一个东西来就给自己用,记住:千万别给自己下黑手!之所以说养生就是平凡之生活,实在是事出有因。常遇到有些人间该吃什么或不该吃什么,似乎这已经成了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岂不闻有句俗话“听拉拉蛄叫,别种地了”,却是蕴涵着大道理、大学问。然当今社会,甚或有人索要生男生女之偏方,养生保健迷恋至此,却是一大祸害。中医若是如此,也就不是中医了。我以为该降降温,该去去火,不仅仅是让自己冷静下来,也让整个社会冷静下来,因为大道理就在平凡中,就在生活中。
养生,你不要刻意去养生,如果你刻意去做就不是养生了。著名学者、北大教授张中行活了九十多岁,足可称为“人瑞”了,有人间他的养生之道,他不以为然说:“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J顷其自然,自生自灭。”无独有偶,生于1911年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每年都有很多人给他祝寿,有人间他有什么养生秘诀、养生之术,季老笑着说:我实在没有什么授之以人的养生“秘诀”,养生无术就是术,没有“秘诀”就是“秘诀”二老所谓“不养生”,所谓“无术”,说的其实是一种对生命顺其自然的态度,一种恬淡从容的心态。
眼下养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门话题,书店里摆着大量养生书籍,给大家提供了很多指导养生的具体方法。大众对养生的追求虽尽可理解,但因其盲目性,往往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却弄巧成拙、无病添病。比如《黄帝内经》中的养生防病之道,告诉我们的是大道理、大原则,如果我们按图索骥,照本宣科甚至教条化,自然是不得要领,所施于自己的养生方法也就离养生大道越来越远了,读者不可不思之。
但这些还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在于舆论如何正确引导,在于专业医师以及专业人士是否客观说话。由此看来,“养生热”现象涉及的,简单而言是职业道德规范,往大处讲是社会风气问题。
中医有这样一句话:“损有余而补不足。”什么是补,我们可以理解为是补身体所缺,因此人体存在有病而补和无病而补。但无论是何种补法,均应该遵循“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样的原则。“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阳有余而阴不足,则当损阳而补阴;阴有余而阳不足,则当损阴而补阳”,这是要义。而判断阳有余还是阴有余,当如何损有余而补不足,则是医师的责任。顺便提醒一下,对于疾病的性质诊断,医师也有误诊的时候,更何况没有医学常识的普通百姓,而且临床与教学本就是两回事,教一辈子书不见得可以看好病,临床医师则在教书方面或有欠缺。
眼下不少专业人士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有些人则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甚至为了区区一点利益,即宣称某产品对许多病有效,某保健品可以使人聪明,点某穴位可治疗某病症等,我以为这些至少是缺乏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是违背中医整体指导原则的,更会影响中医在广大民众中的形象。
我在以往的讲座中,时常引用《吕氏春秋》中“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这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倘若用白话来直译,那就是你首先要做到不要杀生,即不要对自己下黑手,更不要对他人下黑手,如此你就是养生了。我之所以这样讲,实是因为当下有不少人在对自己下黑手,更何况养生的含义绝不是仅仅几个方法而已,其更深一层的含义是告诫我们应该如何做人—这又是养性的问题了。
究竟何谓养生,何谓养性,《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德性本是我们人人所共有的,德性的好坏受后天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既然德性人人俱有,因此,我们要“道问学”。这里的“道”是遵循的意思,遵循什么呢?遵循问和学。到哪里去问和学?到最普遍的地方。最普遍的地方又在哪里呢?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有人说:养生就是跑步,锻炼身体;也有人认为:养生就是要疏通全身经络。我的体会是,如果要想全面了解养生学,就应该首先从文化角度去审视它。“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两本古籍上,一处见于《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一文,另一处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中的“本神”。
庖丁解牛的故事,我们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上都学过,它出现,在我国著名思想家庄子的《养生主》这篇文章中。《养生主》是一篇专门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的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不为外物所滞。
“庖丁”是个古代的职务名称,而且是宫廷里的一个职务,按现在的话理解,就是一种专门从事牲畜屠宰的职务。丁指的是男人,古时候把男人称之为丁,把女人称之为考。庖丁是一个善于屠宰牛的男人。文章里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他高超的屠宰技术,说他的技术是“官知止,而神欲行”。“官”指的是五官。庖丁说:我在屠宰这只牛的时候,我的思想或者说我的手,我想让它停下来但是停不下来。他的这种感觉,与太极拳里的“一片神行”的境界很近似,意念为先,动则神动,静则神静,等于他把屠宰牛作为了一种高超的技术,神形融为一体了。
庖丁还说,他在前三年刚刚开始屠宰牛的时候,眼睛里看到的是全牛,但是三年后他就目无全牛了,他眼睛里已经看不到牛了,而是牛的身体内部结构,也就是说他的技术已经达到非常娴熟的地步了,这跟我们做外科手术很相似。我有一个同学在天坛医院,后调入航天中心医院,是脑外科大夫。他曾经跟我说,做外科手术做得多了,最后下刀那真是凭手里的感觉就能知道这个瘤子的根结在哪儿,就知道这个刀应该怎么去下。
那么,当时庖丁屠宰牛是给谁看的呢?是给战国时期一个叫梁惠王的君主表演的。在观看庖丁屠宰牛的过程中,梁惠王向庖丁提了一些问题,由此感悟到了养生的道理。到文章结束的时侯,梁惠王说了一句话:“吾闻庖丁之言,知养生矣!”当然,梁惠王所说的“养生”,与我们今天谈的“养生”还不是一个完全相同的概念,它是特指修身养性的意思,“生”指的就是人生。庄子的《养生主》,虽然字里行间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表达他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庖丁解牛其实是教我们如何去做人。庖丁到最后还跟梁惠王说了这么一句话,说他的技术虽然已经这么高超了,但是他在看到技术比他要低得多的人在宰牛的时候,并没有笑话他们,而是感觉到似乎他还可以学到更多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它是从一种社会文化的角度,告诉我们一个人在这一生中,应该如何去对待人生,尤其人处在物质世界里的时候,应该如何从物质世界中解脱出来。
所以说,养生贵在顺其自然,贵在平淡安闲。庄子早就提出了清静无为的思想,这里所说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不要强做那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无为就是顺其自然。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度才量力,淡泊名利,努力为主而不强为,对不平之事以平常心对待之,就能减少很多疾病产生的可能。
孔令谦
2011年夏上篇拨开迷雾话养生
第一章养生勿离三原原
第一节本之子自己
千万别给自己下黑手/盲目听信某一本书是很危险的/病同而人异/
因人而养
第二节本之子社会
你不是古人,泥古没有用/现代人心性和古人大不同/现代人体质
多阴虚、内热、牌湿
第三节本之子经验
切忌生搬硬套/养生不是吃喝,养生不是治病
第二版中医思维开启养生之门
第一节掌握中医思维比看一百本养生书都强
中医以寻找生命的功能关系为目标/中医看病如看相/中医治病
是通过功能关系整体调整
第二节五脏系统是桉心
五脏六腑/五情/五行/五色、五味、五方
第三节本于阴阳
阴阳者,天地之道/阴阳失衡是为病/养生目标——损有余而补不足
第四节循于四时之法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秋冬,生长化收藏/人生四季/因人
而异,辨证施治
第三章既养生又养性
第一节养生首务在养心
生命和性命不同/仁者寿
第二节和喜怒,安居处
现代人很多病症都与心态有关/放松心态靠你自己/“和喜怒”
说的就是养心
第四章真正的养生秘方
第一节所谓养生秘方
中医是没有秘方的/秘方四个字:变化+良知
第二节东坡养生秘方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规律/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
晚食以当肉
中篇千古困惑病与老
第五章人为什么会生病
第一节人生病的三个原因
天地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天地间还有一种戾气/
太过或不及,六气变六淫/食物有四气五味/人有七情六欲
第二节疾病所伤的路径
上焦主心肺,中焦主脾胃,下焦主肝肾/外感主伤上焦,饮食主
伤中焦,精神主伤下焦
第三节疾病也有气数
气是有数的/气有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形式/疾病也是一个气数问题/
三分药七分养
第六章人为什么会衰老
第一节肾气衰
肾为先天之本/女七男八/七损八益/人过四十阴气自半/养生是
为活到天年
第二节五脏衰
心气虚则血脉运行无力/脾对生命功能有重要影响/肝是五脏中
最早衰老的/肺——肺气虚则气布无力
第三节阴阳失衡
阴阳平衡,健康之本/阴平阳秘是和谐
下篇养生妙在“会”养
第七章四季饮防外感
第一节史上几次重大外感疫悄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中国晋绥瘟疫/1956年保定和北京地区乙脑/
2003年非典
第二节外感分伤寒和温病
非传染性的,为伤寒;传染性的,为温病/伤寒感而即发,温病
感而后发/感冒分风寒和风热
第三节郁热伏气引发外感
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郁热伏气——体内有火/四十岁以下多实火,
四十岁以上多虚火/阴虚内热是家贼
第四节外感会引起很多其他疾病
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中西医所称的“心”不同/春温、伤寒、病暑
第五节预防外感小验方
桑叶菊花饮/石斛生地饮
第六节预防外感四季饮
春之液/夏之饮/长夏之饮/秋之露/冬之浆
第八章痰为百病之母
第一节什么是痰
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为百病之母
第二节什么人易有痰
三类人易有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第三节食疗化湿有妙方
秋冬多喝红小豆粥/鲜葫芦黄酒渗湿利窍从夜慎喝粥/黄豆白萝卜固护
脾胃
第四节痰湿体质多运动
运动不如运气/中老年运动要避免大汗淋漓
第五节清热化痰黛蛤散
有形之痰看寒热/黛蛤散巧治妃子咳嗽
第九章女性养生心经
第一节疾病也分男女
经带胎产,女性特有/孔伯华妙治孟小冬崩漏
第二节女性之忌八个宇
忧思愤怒/形寒饮冷
第三节改良古方四白散
气血不通,痘痘和斑/祛痘四白散
第四节减肥有妙招
香蕉山楂饮/多食山药
第五节热水泡脚防痹症
虚者元气虚,实者邪气实/热水泡脚有门道/温黄酒防痛经
第六节溢肝养肾巧虞更年期
精血亏耗,三十五岁是转折/滋补肝肾首选海参
第七节孕产妇小贴士
内热体质易感冒/下奶有方/回奶有术
第十章养生妙防三大病
第一节中风
三国医案:诸葛亮痛骂王朗/肝风内动,上冲于脑/肝肾阴虚是内因
第二节高血压
中老年多阴虚阳亢型/肝火旺盛是病因/桑叶桑枝茺蔚子煮水泡脚/
藕汁降压/五汁饮/蛤蜊汤降压/高血压的“克星”三七粉
第三节糖尿瘸
燥热伤阴是病因/莫熬夜,多吃山药/预防食疗:生山药粉+大枣/
莫喝大酒,节饮食/莫做剧烈运动/肺火旺多喝梨汁
第四节预防“三高”小建议
戒烟、限酒/饮食宜清淡,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调节情
绪/适当运动,适度娱乐/避免过劳,子时前入睡/中药代茶饮/
冬季晨练不宜过早/枕头不要太高,睡前勿服药/节制性生活/
热水泡脚
第十一章中老年人重养阴
第一节肝肾阴虚症状多
健忘、迟钝/走路摇晃/皮肤瘙痒/痰湿瘀阻型冠心病/湿热下注、
肾气不足
第二节缓解症状小窍门
缓解失眠:珍珠粉、乌藤枣仁粥/缓解元气虚:用劳宫穴搓涌泉
穴/缓解烦躁不安:羚羊角粉/缓解口干舌燥:南北沙参饮、
四味益胃汤/缓解口苦口干:耳环石斛饮/缓解胸闷:
橘子络泡茶/缓解牙痛:六神丸
第三节调理肝肾小方剂
处方配伍一/处方配伍二
第四节激填肝肾食疗方
海参鲍鱼滋补肝肾/枸杞子、熟地黄、老鸭、核桃/老年人喝粥有误区
第十二章中医食疗有讲究
第一节药食同源说来历
用于此为药,用于彼为食/饮食调养巧妙运用/常用食药同源类食物
简表
第二节升降寒热话食疗
根据体质选对食物/食疗原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第三节四气五味巧搭配
四气:寒,凉、温、热/五味:酸、苦、甘、辛、咸/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第十三章太极养生心得
第一节太极——我的健康修养
我练习太极拳有三十多年了/太极,不仅指太极拳,也指太极观
第二节太极养生重点:浑曰和开合
脏腑浑圆、经络浑圆、丹道浑圆/开合:疏通心脉,改善睡眠/
开中寓合、合中寓开
第三节升降势打通任督二脉
心肾相交,升清降浊/缓解眩晕、头痛、耳鸣、心慌、失眠等症/
适宜妇女痛经、腰酸、腹胀、尿频、乳胀等症
第四节空通松散将一身浊气带走
松散是基础,空通是目的/空通松散,将一身浊气带走
第五节太极桩功采天地之阴阳二气
太极桩功放松身心/浑圆桩法体会空通松散/采天地之阴阳二气
第六节倒撵猴缓解肝火旺
平衡身体/意识转换,疏肝理气
第七节太极揉擅,逆腹式呼吸健脾胃
太极揉腹防治便秘/逆腹式呼吸增强肺肾和肠胃功能
附录A我的祖父孔伯华
附录B若要养生,先别伤身
更多介绍

其他说明
大众生活|大众健康
978-7-122-11372-6开本:16装帧:平版次:1版1次页数:177页

第一发货地
北京朝阳区

相关书籍
用户评论共0 条
用户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