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分类
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图片仅供参考)

查看付款方式  了解购物流程

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编    号: 130512
著 作 者: 严永清 执行主编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书    号: 9787502589226
出版日期: 2006-7-1
市 场 价: ¥188 元
书 店 价: ¥169.2 元
立即节省: ¥18.8 元
人    气: 

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咨询电话:029-62602241
/62602242/62602243 转
8000/8001/8002/8003/8004
到款传真:029-82086768
团购批发:029-86698115

支付方式:
支付宝担保交易
在线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系统归纳和总结我国中药现代研究中,在方法与技术上有创新性的典型成果和经验,全面介绍了中药复方、中药资源、中药化学、中药药理、中药现代质量标准、中药生物技术、中药制剂、中药基础理论以及中药产业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旨在启迪广大科研工作者与政府管理者的思维、活跃思想,加速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进程。
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2002年,国家又发布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加速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势在必行。
《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继承创新、跨越发展”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构筑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体系。制定和完善现代中药标准和规范,开发一批疗效确切的中药创新产品,突破一批重要研究开发和产业关键技术,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保持我国中医药科技的优势地位,实现传统中药产业向现代中药产业的跨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要达到上述战略目标的要求,必须突出“创新”两字。中药研究的难度大,特别是中药的品种繁多,成分复杂,这些对资源品种,组方配伍比例,筛选方法,药效指标及药理研究方法技术,作用机理,药效物质基础,质控指标的选定及检测方法,有效部位的确定,毒性成分研究,适应证的确定,制剂工艺等都有影响。中药复方研究的难度就更大。目前,对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研究,尚未有完善的模式,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往往得到不同的结果。现代中药必须既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又要与国际公认的标准和规范相接轨。为此,我们编写这本《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组织了一批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国家重大项目(包括“973”项目、“863”专项研究及各级各类重点中药研究项目)的专家们,从中药资源、化学、药理、质量控制、毒性、生物技术、制剂、中药理论、产业化等各方面介绍他们在研究中的思路与方法及他们实践探索的经验和体会,以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启示的目的。
本书内容绝大部分为作者及其课题组的研究探索的成果,但本书不是研究论文汇编,而是一些有代表性、创新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的介绍,针对性较强,着重以具体实例的研究结果证明。书中论述的内容大多是作者的原创和发现,资料是可靠、可信和可贵的。本书在编写形式上不拘风格统一,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旨在交流思想。
中药复方研究难度大,起步晚,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本书中收载的几篇文章是目前我国中药复方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的集中体现。由于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研究工作的思路与方法的先进性也不是永远的,而是相对的。在一段时间内它具有创新性、先进性,但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会发展更先进的新的思路与方法。中药研究的复杂性、艰巨性,使我们至今在思路与方法方面还没有完善的模式。已经做的并不等于是完善的,大家都在探索实践中前进。我们相信,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的不断出现,将会有利于推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本书作者甚多,分散在各地,他们中除部分著名老专家外,大多数是有成就的中青年专家,他们大多是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主持人或主要完成人。作者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要为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做贡献,为中药现代化做贡献,所以在繁忙的工作中热情地为本书撰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自己探索的经验与体会和大家交流,相互切磋,为中药的现代研究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尽职尽力。但是由于时间紧,缺乏经验,编著者尚未能更广泛地搜集更多专家的已获成功的事例,如关于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等方面,具体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尚缺少,有些内容及研究事例较少等,有待今后补充扩展。
本书分概论、上篇(中药临床前有关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和下篇(中药产业化的思路与方法)三个部分。概论部分由许有玲教授、严永清教授等主要负责;上篇各章的编著和概述分别由有关专家教授组织和撰稿。关于资源和化学部分由余伯阳教授主要负责;药理部分由徐强教授主要负责;质量标准和生物技术部分由果德安教授主要负责;制剂部分由许有玲教授主要负责;中药基础理论部分由李仪奎教授主要负责。下篇第一章由元英进教授和阎希军教授主要负责;第二章由沈平孃和程国樑教授主要负责;第三章由李淑芬、沈平孃、姜忠义、许松林、刘明言、康仕芳、张立国、庄香久、何煜、高文远、刘旭海、吕爱平等教授撰写;第四章由陈旭教授和李兴斌教授主要负责;第五章由董岸杰教授和章顺楠教授主要负责;第六章由金霭英教授主要负责;第七章由郭治昕教授主要负责。
本书的编写,仅仅是将作者们已经想到的和做过的探索结果总结出来,为中药现代化铺路垫石,目的是抛砖引玉。我们充满信心,中药现代化的目标必将加速实现,中医药学必将发扬光大,更加璀璨夺目。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除了得到作者们的广泛支持外,还有德高望重的院士......
更多介绍

其他说明
开本:16
装帧:精
版次:1版1次
页数:892页

第一发货地
西安

相关书籍
用户评论共0 条
用户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