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分类
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
(图片仅供参考)

查看付款方式  了解购物流程

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

编    号: 373306
著 作 者: 王彬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书    号: 9787122094278
出版日期: 2012-2-1
市 场 价: ¥29.8 元
书 店 价: ¥28.3 元
立即节省: ¥1.5 元
人    气: 

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   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
咨询电话:029-62602241
/62602242/62602243 转
8000/8001/8002/8003/8004
到款传真:029-82086768
团购批发:029-86698115

支付方式:
支付宝担保交易
在线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从四季变更、天地阴阳的消长,以及个体差异、情绪变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对于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些疾病,本书还提供了解决的办法,并将一些深奥的防病知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让大家真正掌握养生的真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已经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了。这从时下养生类书籍的畅销便可窥见一斑。也难怪,求长寿一直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从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到祸国殃民的慈禧,从王侯将相到寻常百姓,人们对于长寿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当然了,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现在越来越流行一句话叫“活到天年”,“天年”就是人类的自然寿命。“活到天年”就是说,在人类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自己的生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延长。这也一直是历代养生家的追求。
关于养生,《黄帝内经》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夫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病了才知道吃药,国家乱了才知道治理,就像渴了以后再去找水源凿井,战争来了再去铸造兵器一样,一切都太晚了。所以对于养生而言,关键就是要斩断疾病的源头,做到未病先防。
何为“未病”?未病是说身体已经出现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通常为了区分,把这种不易觉察的“未病”称为“疾”。如果对“疾”不采取有效的措施,“疾”就会不断发展到可见的程度,这时就称为“生病”了。养生所要做的就是把“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或是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史,中国人对于养生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的祖先经过几千年的经验累积,给我们总结出了养生的基本原则,就是顺应自然,使人体与自然做到和谐的统一。
自然界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春夏秋冬的轮回,以致寒凉温热对人体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中医提出了“顺四时而适寒暑”的养生办法。天地的阴阳变化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四季的变化同样也影响着人体。人的五脏六腑、气血循环莫不与季节变化息息相关。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二十四节气,其实这就是古人根据一年中气候的变化而总结出来的,并用其来指导人们的衣食住行。直到现在,中医在看病时仍然会考虑气候因素。
追求长寿看起来困难,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学会顺应自然,真正做到“天人合一”。但是天人合一是一种思想。它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原则。我们不需要照搬古人的东西,而是要随着我们的时代、环境、体质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只有如此,才能护好我们人体的正气,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编者第一章养生就是生活:长寿的真诀就是不要刻意养生1
养生,也应该是“纯天然”的2
三分药,七分养,养生讲究“无为而无不为”5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生无术是有术10
养生如坐“跷跷板”,追求“平衡”是关键14
不治已病治未病,养生当“先下手为强”18

第二章养生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23
古方不医今病:服药有方法,治病看体质24
不同人群,养生方法也不同26
吃对了是“良药”,吃错了是“毒药”,世上本
就没有“灵丹妙药”30
养生就是养缘:医事之要,无出三因33
择药之前先“看人”38
相煎何太及,烹饪也会让食物“七十二变”40

第三章顺四时,适寒暑:养生跟着太阳走43
从“买东西”来说“阴阳”44
“阴阳”乃中医立足之本46
春夏如何养阳,秋冬如何养阴47
避风如避剑,“春捂秋冻”有道理49
“因暑贪凉”不可取,“心静”才是硬道理52
赶跑“秋老虎”,请“相傅”助阵54
冬天养肾,防寒益寿添“火力”57

第四章养生就是养情绪:防病治病心态最重要61
知己知彼,五脏体系你了解多少62
和喜怒,关键在于照顾好你的情绪65
七情动,五脏伤68
滋阴化浊,“晦气”全除70

第五章药补不如食补:食疗不可以偏盖全73
食疗养生的“五”字心经74
自然给你什么,你就吃什么78
食物与药物本是一对“欢喜冤家”81
分清体质,治病如有神84
饮食重在“变”,不要以偏盖全86
春饮花茶清肝泄火,冬饮红茶暖胃养阳89

第六章调好体质不生病:以食物之偏纠身体之偏92
慢性病都可以从身体的“本能”找到蛛丝马迹93
人体的粮食,缺一顿都不行96
了解食物的“四气五味”,才能对症施治99
阴弱于阳就是内热,食物助你平衡阴阳102
阴虚是岁月的“产物”,饮食当以滋阴为主105
对抗脾湿,除了健脾更要养胃养肝109
冬虫夏草,并非救命“仙药”112

第七章女人不生病的真谛:养生在于养气血115
女性养生,记住八字要诀116
不要轻易给皮肤“动手术”,以内养外才是真的美120
小米粥加鸡蛋,东方标准“月子餐”122
“瘦身”减的是赘肉,不是健康125
以内养外才是“正道”127

第八章老年人不生病的真谛:养生养缘养天年130
调阴阳,强五脏,方可寿比南山131
若要不显老,养好人身之“三宝”136
吃三种“粉”,可预防中风139
山药粥加企鹅晃,两招制伏糖尿病142
常喝“五汁饮”,预防糖尿病145
无家贼引不来外鬼,预防感冒先捉“家贼”147
三种办法,让你一觉到天亮150

第九章做自己的祛病真人:已病要防传,病盛要防危153
治疗咳嗽,黛蛤散有奇效154
预防高血压,不妨多喝些藕汁155
防治冠心病,苏合香有妙用157
预防颈椎病,多做“小动作”159
小儿咳嗽,多是内热惹的祸163
痰迷心窍,从化解痰湿入手165

第十章道法自然以养生:人生无处不太极,生活处处是中医168
中医用“心”思考,西医用“脑”思考169
化四法为我用,筑健康万里长城170
尊重自然,是中医的立根基石173
打通经络,气血才能“一路畅通”175
人生无难事,开合掌中求183
饮茶的双重功效:一健身,二提神185
水至清则无鱼,最好的水是天降甘霖186
中医源于自然,性本天真188
更多介绍

其他说明
大众生活|大众健康
978-7-122-09427-8开本:16装帧:平版次:1版1次页数:192页

第一发货地
北京朝阳区

相关书籍
用户评论共0 条
用户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