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仅供参考) 
 查看付款方式  了解购物流程
 | 
				
					| 黄帝内经、易经、道德经养生精华集 |  
					| 编    号: 373228 |  
					| 著 作 者: 连汝安 |  
					|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书    号: 9787122120687 |  |  
					| 出版日期: 2012-1-1 |  
					| 市 场 价: ¥29.8 元 |  
					| 书 店 价: ¥28.3 元 |  
					| 立即节省: ¥1.5 元 |  
					| 人    气: |  
					| 
     |  | 咨询电话:029-62602241 /62602242/62602243 转
 8000/8001/8002/8003/8004
 到款传真:029-82086768
 团购批发:029-86698115
 
 支付方式:
 
  
  其他支付方式
 | 
	
		 
		
		
		内容简介
		数千年来,中华祖先在探索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养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
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很多精神财富和宝贵遗产。对《
黄帝内经》、《易经》、《道德经》这样的经典著述,我们应当努力整理、挖掘,使之为增强中华民族素质、延长人类寿命发挥更大的功用。泱泱中华,历史悠久。养生之道,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养生观和养生实践,其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内容,其独树一帜、功效奇特的形式,令人类生命受益无穷,令整个世界叹为观止。
中华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世界文明宝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每一位华夏子孙的使命。作为一个四世御医家族的传人,理应把祖先留给后人的养生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扬光大,献给社会,为让更多的生命
健康长寿,为让更多的人们从中受益而尽一份责任、做一份贡献。
在数十年的行医实践与养生锻炼中,我积累了大量的心得体会,结合祖辈传授的医道医术和养生秘诀,我获益匪浅,并且获得了对于养生文化的深刻认识。我感到无论任何一种养生观或养生方法都不能脱离“三经”这一主脉。所谓“三经”,即《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这“三经”是中华祖先为人类文明奉献的三大智慧奇书,是其为生命健康创造的三大文化瑰宝。
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也是人类文明的大精髓。对养生文化的追根溯源会发现,正是“三经”共同构成了中华养生文化的根本和
基础。总结起来我认为:
《易经》为中华养生文化之核。《易经》亦称《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哲学著作,是古人以卦的形式记录自然现象、阐述阴阳变化的名著。养生之本在于气,在于阴阳和谐,在于五行生克。而“气”、“阴阳”、“五行”正是《易经》的三大范式。
《黄帝内经》为中华养生文化之干。《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是古人揭示生命大道的经典,是东方人对自然和生命认识的理论高峰,是中
医药文化的宝典。养生文化正是依据《内经》倡行天地人和通及形气神兼养之大道。
《道德经》是老子所著,分道经与德经两部。《道德经》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清静无为、自强不息等天道人德。这些也是养生之大要,长寿之根本,并经受了历史上长期养生实践的
检验。
可见,“三经”正是中华养生文化的三大源头、三大支柱。“三经”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养生文化的经纬体系。首先,“三经”都以自然之道为万物生长和生命运行所遵循的规律;其次,“三经”都对生命的本质进行了揭示和论述;最后,“三经”都从整体上系统地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从古至今,正是这三大经典名著构建成丰富多彩的中华养生文化,薪火相传而不绝,绵延至今而不衰。
基于上述认识,我将多年来研究养生文化的体会与行医实践和养生心得结合,著述了这部《黄帝内经、易经、道德经养生精华集》,以奉献社会,以飨读者。在这部专著中,我从八个层次和范畴来诠释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养生观,解读国医的精髓和养生的智慧,
分析古今之人健康长寿的原因和秘密,介绍三经养生的要则和方法。以求继承和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以为大众百姓的生命健康尽一份心意。
数千年来,中华祖先在探索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养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很多精神财富和宝贵遗产。对《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这样的经典著述,我们应当努力整理、挖掘,使之为增强中华民族的素质,延长人类寿命发挥更大的功用。
当今社会,倡导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生命健康是社会文明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愿天下人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共行养生之道,共享健康生活,共创和谐社会。
编著者 
2011年11月第一篇道法自然 顺天应人
——“三经”养生文化概说
一 天人相应:养生的最高境界	2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和谐	2
2.人的健康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5
3.顺应天时的四时养生观	7
4.顺应自然的生态健康观	8
5.自然养生观倡导的六大原则	10
二 法于阴阳,调和变通以养生	12
1.法于阴阳:顺天应人的养生思想	13
2.阴阳消长的养生哲学	15
3.四时阴阳是万物生长之本	17
4.一生中都要保养好自己的阳气	18
5.阴阳养生重在平衡协调	20
6.养生方法须根据阴阳体质来选择	22
7.拥抱自然,阴阳协调保健康	24
8.排除阴毒,为阳气创造旺盛空间	25
三 太极藏大药,天命解玄机	27
1.太极原理:按照生命规律运动养生	27
2.太极原理对养生的启示	28
3.从阴阳平衡看精气神三者的关系	30
第二篇与天同序 与时偕行
——“三经”环境养生观
一 因时进退,随日出日入作息	34
1.待时而动:时间中的养生天机	34
2.寿命之本是顺天时变化来平衡阴阳	37
3.顺应气候变化,调整生物节律	39
4.依照月明月晦来调摄养生	41
5.每日十二时辰养生法	43
二 四季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46
1.四季轮回,养生当借助天时良机	46
2.避风而养肝:春季养“生”之道	48
3.忌火而养心:夏季养“长”之道	50
4.防燥而养肺:秋季养“收”之道	51
5.藏精而养肾:冬季养“藏”之道	52
三 适应环境,法天则地善养生	54
1.地理环境与寿命的长短关系密切	54
2.养生首选:适宜居住的绿色环境	56
3.营造健康、美化的室内小环境	58
4.值得探索的风水地理养生	60
第三篇气血疏通 吐故纳新
——“三经”经络养生观
一 经络之气:生命之根本	63
1.经络: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63
2.经络理论对养生的
指导与应用	66
3.人体的经络之气与大自然息息相通	69
4.真气运行通畅是经络养生的根本	70
5.古法新用的经络养生方法	72
二 畅通经络,调经理气活血	74
1.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75
2.“通经络”是“除百病”的关键	76
3.活血化瘀:别让病症阻塞于经络	78
4.人人都能学会经络养生
按摩技巧	79
三 循五行变化,调经脉中和	82
1.五行思想与传统养生密不可分	82
2.表里相应:五行与五脏生克与共	84
3.用五行来认识自己的体质与人格	86
第四篇知足乐天 怡情修德
——“三经”情志养生观
一 形神俱养,内守生命之正气	89
1.内养正气是生命健康之本	89
2.形神不可分离,需要兼而养之	91
3.培固正气,抵御外邪侵入	93
4.自我调摄,精神内守	95
5.情志失控:
现代生活病的根源	97
二 行善积德,仁者健康长寿	99
1.养德益养生,养生先养德	100
2.养德就是注重人的精神修养	101
3.积善以成德,大德得其寿	102
4.自我牺牲,大慈大悲利养生	104
三 调志安神,七情不宜太过	106
1.知命者乐天,知足者常乐	106
2.好心情是健康长寿的灵丹妙药	107
3.情志养生不可忽略调节情绪	108
4.消解七情太过的情志养生法	110
5.情志养生的情绪疏泄技巧	113
第五篇宜动宜静 自强不息
——“三经”运动养生观
一 流水不腐,终日勤勉祛病	118
1.形不动精不流,生命在于运动	118
2.运动可以替代
药物医病	120
3.动则不衰,防止衰老需经常运动	123
4.生命的运动观:展舒筋骸,宣畅气血	125
二 动静相宜,长生益寿有道 	128
1.适量与合理:运动养生的两大原则	128
2.动静结合:以静养神,以动养形	130
3.静心养神:精神摄生贵在静养	132
4.以静养生追求的是修养心性的功夫	134
三 认识自我,我命在我不在天	136
1.长寿靠自己,信心最重要	136
2.健康长寿不靠别人,不靠药	138
3.根据不同体质采用不同的养生法	139
第六篇五谷为养 五味调合
——“三经”饮食养生观
一 药食同源,饮食讲究四气五味	143
1.药即是食,食物是最佳良药	143
2.
营养平衡:饮食养生观的核心	145
3.“三经”倡导的饮食养生原则	147
4.五色五味,顺应五态食之治病	149
二 食饮有节,科学养生颐养天年	152
1.安身之本在于食养	152
2.饮食养生要食之有道与有节	154
3.适量定时:饮食有节的两大要求	155
4.饮食不节,致病减寿不利养生	158
5.青春期饮食养生:及时补充营养素	160
6.中年期饮食养生:滋阴养阳善调养	161
7.老年期饮食养生:三多三少补精气	164
三 科学进补,养生最需饮食自律	165
1.膳食平衡,饮食最忌过食	165
2.不时不食,适时进补食有序	168
3.食出科学: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而食	170
4.饮食有禁忌,养生莫大意	172
5.戒烟限酒,保护自己与他人健康	173
6.病中忌口:适则宜体,害则成疾	173
第七篇养精固气 损益互补
——“三经”起居养生观
一 上古天真,劳逸结合,起居有度	178
1.劳逸适度,生病起于过用	178
2.起卧有时,合理安排作息	180
3.起居有常:日常生活有规律	182
4.劳逸结合,起居养生靠自己	184
二 四补五泄,阳强则寿衰则夭	186
1.阴阳调和,养生需要性保健	186
2.节欲保精,避免肾衰精虚伤寿	189
3.妙用膳食,有的放矢进行性养生	189
第八篇一叶知秋 上治未病
——“三经”预防养生观
一 未病先防:处乎其安不忘其危	192
1.居安思危,未病先防保平安	192
2.从娃娃抓起:养生切勿待老时	194
3.一叶知秋,莫让小病成顽疾	196
4.科学生活,勿因恶习生
疾病	198
二 健康长寿,重在“治未病”	199
1.预防为主,不治已病,“治未病”	200
2.既病防变:“治未病”要则之一	200
3.辨证求本:“治未病”要则之二	202
4.“治未病”重在防治亚健康	203
三 抗衰防老,关键在于抓后天之本	206
1.调动自愈力,健康靠自己	206
2.延长寿限:人活百岁不是梦	207
3.是什么造成了生命衰老	209
4.长寿秘诀:我命在我不在天	211
		
		其他说明
		大众生活|大众健康
978-7-122-12068-7开本:16装帧:平版次:1版1次页数:213页
 
		
		第一发货地
		北京朝阳区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