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仅供参考)
查看付款方式 了解购物流程 |
心系病症医家临证精华 |
编 号: 232232 |
著 作 者: 沈会李柳骥 |
出 版 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
书 号: 9787509121344 |
|
出版日期: 2008-11-1 |
市 场 价: ¥64.5 元 |
书 店 价: ¥58.1 元 |
立即节省: ¥6.5 元 |
人 气: |
|
|
咨询电话:029-62602241
/62602242/62602243 转
8000/8001/8002/8003/8004
到款传真:029-82086768
团购批发:029-86698115
支付方式:


其他支付方式
|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自先秦时期以来的历代
中医文献中记载失眠病证的精华。内容包括病因、发病机制、分类、
诊断和
鉴别诊断、
治疗、中
医学对失眠病证的认识、辨证论治和与失眠病证有关的心脏的生理功能、治疗原则、
现代中医治疗举例、病证专方专药、著名
老中医经验举例、名医验方案析(方名、适应证、病案举例、方解、案析)、失眠病证的单味药治疗、复方治疗、古方(
药物组成、方义、加减、疗效观察)、中成药及
中药新剂型治疗;
针灸、推拿疗法、
护理及其他治疗失眠病证的方法。本书对历代失眠病证的精华进行了系统新编,具备了
实用与文献
资料收集的双重作用,适合专科医师和中医文献研究者阅读参考。
上篇失眠病证学术源流
第1章失眠病名源流概述
第一节失眠病证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
一、先秦至三国时期的医学文献
二、晋唐五代时期的医学文献
三、宋辽金元时期的医学文献
四、明清时期的医学文献
第二节失眠病证相关病名的名义考辨
一、目不瞑
二、不得眠和失眠
三、不得睡
四、不得卧
五、不寐
第2章失眠病证的病因病机源流概述
第一节《
黄帝内经》阳不入阴
理论的确立
第二节汉唐时期神志主导睡眠理论的发挥
第三节宋元时期脏腑重心的变化
一、对肝脾肾的重视
二、受杂病病因病机学说的影响
三、病因分类与病机发挥
第四节明清以来病因病机认识的多元化
一、对传统病因病机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二、睡眠为脑所主病因病机理论的出现
三、现代认识的综合融化
第3章失眠病证的辨证论治源流概述
第一节辨证分型体系的发展
一、《诸病源候论》标志着分型体系的初步确立
二、《儒门事亲》成为失眠独立病证体系的肇始
三、明代以后辨证分型的系统化
第二节辨证规律的认识
一、病证特点的认识
二、辨证方法的认识
第4章失眠病证治法与方药的发展
第一节治法的发展
第二节治方与用药的发展
一、晋唐时期处方用药的发展
二、宋元时期处方用药的发展
三、明代处方用药的发展
四、清代处方用药的发展
第5章失眠病证的其他疗法与预防调护源流概述
第一节针灸疗法
第二节
心理、精神疗法
第三节饮食疗法
第四节外治疗法
第五节其他疗法与预防调护
第6章失眠病证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一节“胃不和则卧不安”辨义
一、胃不和之“不得卧”辨义
二、“胃不和则卧不安”病机辨析
第二节关于胆型失眠
一、失眠证型的变化与胆型失眠的记载
二、关于胆型失眠病机的认识
第三节血瘀型失眠源起与发展
第四节关于营卫阴阳、心神、魂魄、脑髓理论的思考
一、理论的源起与发展
二、关于几种理论的思考
第五节宗营卫睡眠理论,失眠当重阳明、少阴
中篇失眠病证文献研究
第7章先秦至三国时期对失眠病证的认识
第一节失眠病证认识的初步形成
一、对梦和睡眠的认识
二、早期对睡眠障碍
疾病的记载
三、睡眠理论的基本构建
四、阳不入阴与脏腑神志失调的病机理论
五、与精神情志相关的发病学特点
六、致不眠药物的发现
七、治疗经验的积累与总结
第二节先秦至三国时期主要相关文献及其论述
一、梦由神示,卜知吉凶
——甲骨文关于睡眠及其相关疾病的记载
二、忧思难成眠
——早期非医学文献关于失眠病证的记载
三、马王堆汉墓医书
四、《黄帝内经》
五、《难经》
六、《
伤寒论》
七、《金匮要略》
第8章晋唐五代时期对失眠病证的认识
第一节失眠病证辨证论治体系的日益丰富
一、脏腑辨证理论对于失眠证认识的影响
二、药物与治方的丰富
三、睡眠养生法的进一步完善
第二节晋唐五代时期主要相关文献及其论述
一、《脉经》
二、《针灸甲乙经》
三、《小品方》
四、《集验方》
五、《华氏中藏经》
六、《诸病源候论》
七、《千金方》
八、《外台秘要》
第9章宋辽金元时期对失眠病证的认识
第一节失眠病证理论的发展与治方的极大丰富
一、病因分类与病机发挥
二、治疗方法及方药的空前丰富与发展
三、道家与睡功
第二节宋辽金元时期主要相关文献及其论述
一、《太平圣惠方》
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三、《圣济总录》
四、《普济本事方》
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六、《针灸资生经》
七、刘完素及其著作
八、张子和与《儒门事亲》
九、李东垣及其著作
十、朱丹溪及其著作
第10章明代对失眠病证的认识
第一节失眠病证认识的多元化
一、不寐病名应用渐趋广泛
二、病因病机认识的多样化
三、辨证分型的系统化
四、治疗方法与思路的多元化
五、治疗用药知识的极大丰富
六、气功与养生著作对失眠证防治的贡献
第二节明代主要相关文献及其论述
第11章清代及民国时期对失眠病证的认识
第一节失眠病证认识日趋完善
第二节清代及......
其他说明
印张27.25
字数488
页数418
开本小16开
版次1
第一发货地
陕西西安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