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分类
古今中医脑病辨治精要
(图片仅供参考)

查看付款方式  了解购物流程

古今中医脑病辨治精要

编    号: 194382
著 作 者: 李勇谢冬梅
出 版 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书    号: 9787509105900
出版日期: 2006-12-1
市 场 价: ¥60 元
书 店 价: ¥54 元
立即节省: ¥6 元
人    气: 

古今中医脑病辨治精要   古今中医脑病辨治精要
咨询电话:029-62602241
/62602242/62602243 转
8000/8001/8002/8003/8004
到款传真:029-82086768
团购批发:029-86698115

支付方式:
支付宝担保交易
在线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为古今中医辨治精要丛书之脑病分册,由中医脑病临床、科研专家精心编写而成。上篇介绍了中医脑病的历史渊源、中医对脑的认识、治则治法;下篇系统介绍了10余种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古今效方精选、名家医论精华、名家医案选粹、预后与转归、预防与调护、现代中医研究进展的十大方面。全书内容全面,结构完整,实用性强,适合中医科研、临床工作者阅读,也可供中医院校学生、中医药爱好者学习参考。

上篇总论第1章中医脑病学的概念和范畴第2章中医脑病学发展源流第3章中医学对脑的认识第一节脑当为脏第二节脑系的组成第三节脑的生理功能第四节生成脑和维持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第五节脑的生理特性第4章脑病的病因病机第一节脑病的病因第二节脑病的发病机制第5章中医脑病常见的症状及鉴别第6章中医脑病的辨证方法第一节八纲辨证第二节气血津液辨证第三节脏腑经络辨证第四节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第五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第7章中医脑病的治疗第一节治疗原则第二节治法第8章脑病的预防与调护第一节养脑在养生中的意义第二节脑病的预防措施第三节脑病日常护理要点下篇各论第9章急性脑血管病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病机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第四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五节治疗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第八节医案选萃第九节预防与调护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进展第10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病机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第四节诊断和鉴别诊断第五节治疗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第八节医案选萃第九节预防与调护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第11章血管性头痛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病机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第四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五节治疗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第八节医案选萃第九节预防与调护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第12章老年期痴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病机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第四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五节治疗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第七节名医医论精华第八节医案选萃第九节预防与调护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第13章帕金森病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病机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第四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五节治疗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第八节医案选萃第九节预防与调护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第14章癫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病机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第四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五节治疗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第八节医案选萃第九节预防与调护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第15章病毒性脑炎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病机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第四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五节治疗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第八节医案选萃第九节预防与调护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第16章多发性硬化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病机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第四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五节治疗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第八节医案选萃第九节预防与调护第十节现代研究概述第17章睡眠障碍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病机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第四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五节治疗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第八节医案选萃第九节预防与调护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第18章颅脑损伤后综合征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病机第三节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第四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五节治疗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第八节医案选萃第九节预防与调护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第19章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病机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第四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五节治疗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第八节医案选萃第九节预防与调护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古往今来,中医药学源远流长,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中医药学是它深深植根于临床实践的、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理论核心的独特医学科学体系。它的神奇疗效已经被世界所公认,而这正是其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在新的世纪里,中医药学这门古老的科学更将厚积薄发、焕发青春。科学发展永无止境是毋庸置疑的。中医药学是门科学,因此它本身也需要不断发展,不断提高;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近年来学术界所争论的,不是中医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从近代的衷中参西、中西汇通,到建国后的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乃至晚近提出的中医药现代化,都是围绕着“如何发展”这一命题的。而笔者主张,中医药学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继承、扬弃、创新、提高等诸要素。继承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而决非不分良莠,只知抱残守缺;创新是一个发掘古义、创立新说的过程,而不是背离根本,一味标新立异。继承与创新互存互动,构成了推动中医药学发展的恒久动力。应该看到,中医药学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
更多介绍

其他说明
印张30.25
字数485
页数472
开本16开
版次1

第一发货地
广东汕头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