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分类
医道求真(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研究
(图片仅供参考)

查看付款方式  了解购物流程

医道求真(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研究

编    号: 194475
著 作 者: 烟建华
出 版 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书    号: 9787509106686
出版日期: 2007-1-1
市 场 价: ¥28 元
书 店 价: ¥25.2 元
立即节省: ¥2.8 元
人    气: 

医道求真(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研究   医道求真(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研究
咨询电话:029-62602241
/62602242/62602243 转
8000/8001/8002/8003/8004
到款传真:029-82086768
团购批发:029-86698115

支付方式:
支付宝担保交易
在线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内经》的中医学理论性专著。笔者从医40余年,不懈求索医道真谛,站在大文化、大科学、大医学高度审视中医学,对《内经》学术体系的结构、内涵、形成、发展与研究成果的应用,《内经》五脏概念、神概念、睡眠理论、生命的四时法则以及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内经》理论的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了精辟的分析和论述。本书结合现代医学思维模式、理论、研究方法,将《内经》中一些基本概念和抽象理论作了客观地、科学地阐述,对推动中医理论研究和全面认识中医,具有重要的和积极的作用。本书适合于广大中医师、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者学习参考。


暂无目录内容
中医学自先秦两汉形成理论体系,行世两千余年,饱经沧桑,历练扬弃,至清末而臻于成熟。作为一种有系统理论和诊疗体系的传统医学,不仅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在世界医学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勃兴,以近代科学为基础的欧美医学(俗称西医学),渐成世界主导医学,各民族的传统医学相继隐退、萎缩乃至淘汰。中医学也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批判风浪的冲击、民国时期“废止旧医”的行政摧戾,但民间却不绝其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中医实行扶持政策,中医诊疗在医政管理上有所发展,但在学术上却未有明显进展。20世纪70年代末,西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学术体系上的缺陷、临床诊疗上的尴尬,由寻找出路、克服缺陷到借鉴方法,乃至于对多元文化的求异而转向研究中医学,然而,用西医学的研究思路、方法和价值观解析、量度与评议中医学,虽然在理论局部和个别细节上小有成就,但在学术大体上,仍然头绪如麻,欲理还乱。中医治病,有效有不效,清代以前总以医术高低对其评判,并没有意识到中医学本身的问题。《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就反映了这种观念。及至清代后期,西方医学始踏中国大陆,人们尚不屑一顾,但它搭乘近现代科学技术快车,百年间飞速发展,到民国时期,一些被中医视为不治之症的肺痨、某些暴烈传染病,以及外科手术适应证等,却显示出优越疗效。加之它能以近现代科技之理“说清”治病机制,而中医学赖以说理的气、阴阳、五行则被斥之为“封建迷信”。然而在医疗实践中,人们看到,西医治病的诸多弊端和局限性在较复杂多变的病情面前,尤感束手无策。有些病症诊之明明、断之凿凿,但难获疗效,而中医此方面却突显奇效,逐渐为世人瞩目。为此联合国卫生组织也把目光投向中医,各国政府和民间也不断派人来我国学习中医。这就使人感到迷茫,不禁自问:中医学究竟怎样?近现代研究者不少,研究时间亦历百年,而其答案,熙攘纷扰,莫衷一是。中医药界必须认真研究自己,需要博大胸怀、求真观念和科学方法。睁开眼睛看世界,绝不能夜郎自大,亦不必自惭形秽。时间隧道已经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科技已取得空前进步,但未知领域仍然很多,特别是人类个体生命,涉及自然、社会、思维三界,具有生物与社会双重属性,是宇宙与自然间最复杂的科学,西医学不可能代表人类认识的标准与终极,所以也绝不会拒绝世界各种传统医学所凝聚的民族智慧结晶。因此,我们应站在大文化、大科学、大医学的高度,从人类社会与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趋向及人类思维发展规律,审视中医学,给予科学定位,评价其优势与不足,预测其发展轨迹。而欲认识这一切,不仅需要提纲挈领、把握其学术全局,还要探微索隐、透析其学术内涵,我们认为最简捷的途径是研究中医学的学术体系。《内经》成编标志中医学术体系基本形成,后经历代发展,才不断完善和成熟,同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样,走的是一条“经典引申式”的发展模式。这是一种学术贯通方式,经典著作是源,后世发展为流,流之浩荡不改其源,《内经》建构的中医学术体系的框架,确定的基本概念,形成的理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研究大法和临床诊疗原则,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着作用,至今未发生根本改变。缘木不能求鱼,澄源则流自清,研究《内经》学术体系对于把握中医学本质具有代表性。当然,中医学术体系的研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诸如民族虚无主义和新科学主义,惟当今自然科学和生物科学是从,以为以现有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知识和方法足可以揭示中医学原理,因而将中医研究变成“认同(西医)研究”,合之者留,不合者便是落后,大加诟病,其影响最显著的首推中医科研的导向、思路与课题审标。同时,由于对中医的研究长期拿不出令人信服成果,反而在某些方面造成学术混乱,医疗水平下降,致使中医界一些人反感,并随之滋生盲目自大心态,甚至不能冷静对待对中医的善意批评与科学分析。同时,中医学从不同于西医学的视角、思路和方法研究人的生命活动,发现了某些规律,并以独特的形式进行医学表述、开展临床应用,这对于西医学来说又是一种新的学术,无现成研究思路和方法可资使用或借鉴,这就更增加了人们的困惑。凡此种种,困扰着中医界......
更多介绍

其他说明
印张11.5
字数283
页数342
开本大32开
版次1

第一发货地
广东汕头

相关书籍
用户评论共0 条
用户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