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分类
赵辑庵针灸按摩真传
(图片仅供参考)

查看付款方式  了解购物流程

赵辑庵针灸按摩真传

编    号: 193403
著 作 者: 赵寿毛
出 版 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书    号: 9787509112885
出版日期: 2007-10-1
市 场 价: ¥38 元
书 店 价: ¥34.2 元
立即节省: ¥3.8 元
人    气: 

赵辑庵针灸按摩真传   赵辑庵针灸按摩真传
咨询电话:029-62602241
/62602242/62602243 转
8000/8001/8002/8003/8004
到款传真:029-82086768
团购批发:029-86698115

支付方式:
支付宝担保交易
在线支付
其他支付方式

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第一卷针灸真传概论一、论滥传针灸之罪二、针灸之源流三、针灸功效之新旧学说四、针灸之体用五、辨证认病六、辨经认穴七、六经气血多少不同八、气血与四时节气及日月天光之关系九、用针要识营气流注法十、五脏合五行,各按时日生克以行补泻十一、针病宜识标本先后法十二、论针灸编成诗歌多乖圣意十三、论针药并用十四、重病宜多针灸十五、审证用针十六、针灸与生理学解剖学之关系十七、用针之时注意要点十八、针式总论及图解十九、进退针手势图解二十、针刺方向图解第二卷针灸真传针法第一章针具一、针之种类二、制针三、修针四、藏针五、审针六、换针七、消针毒八、消毒种类第二章针刺手法一、取寸法二、针前切法三、进针姿势四、进针手势图五、进针法六、循法七、论左手食指、中指按穴及大指必抵右手心之理八、进针后补泻法九、补法九诀十、泻法十诀十一、平补平泻四手诀十二、退针法十三、住痛法十一手诀十四、出血针减痛四手诀十五、刺头上五行各穴出血之经验十六、刺手足十二井穴及臂腿舌鼻牙床出血之效验十七、刺穴浅深不必拘泥《铜人》、《素注》之分寸十八、气血补泻论十九、救滞针法二十、救折针法二十一、论毫针之利益二十二、问毫针细如毛发,何以能泻实补虚二十三、邪气、谷气之区别二十四、论《神应经》补泻法二十五、补泻左右迎随论二十六、补泻九六次数论二十七、从卫取气、从营置气解二十八、论进针后施行手法,病者形态感觉不同二十九、辟市医行针之谬三十、论同病同穴同针法而有无效验或迟速之分三十一、辟他书男女阴阳补泻不同说第三卷针灸真传灸法一、论中国灸法起源及历代传为治病之要诀二、灸之种类三、制艾四、装艾五、搓艾炷六、艾炷大小七、燃艾八、隔物灸不如着肉灸九、已刺、未刺皆可灸十、三里灸十一、“太乙灸”药条的制造第四卷针灸真传治症第五卷按摩点穴暨太极内功第六卷针灸真传《内经》刺法赵缉庵原序针灸真传《内经》刺法凡例第一章经脉第二章刺法第七卷考证穴法经穴图表经穴图表序第八卷针灸验案凡例
针灸详见于《内经》,医圣张仲景阐明汤液,仍兼及刺法,散见于《伤寒杂病论》中。孙真人著《千金方》,亦针药兼重,记载有存,斑斑可考。后世著书立说者,不乏良医,但多详于汤剂,而针灸多从缺略。良以技术玄妙,难索真传,而传人尤不易得。间有回春妙手,针起膏肓,又或秘而不宣,往往技随身没,如《广陵散》之竟成绝响。此针灸学所以得真传者凤毛麟角耳。先外祖父赵熙,字缉庵,号遁仙(1877—1938年),为三晋名医硕儒,工书能文,平生服膺儒术,博学多识,悲天悯人,得家传针灸之秘诀,以针灸名于时,奏效如神。至其救人救世之隐衷,则最仰慕孙真人,傅青主之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而志节亦相仿佛,皆慨叹民族孱弱,外侮欺凌,忠义勃发,常蟠结郁积于胸中,又不能伸其攘夷之夙志,于是旷怀高蹈,绝世欲,却徵聘,决不肯屈节辱身,惟寄托医业以避世,此并非以医鸣也。其用意所在,为国为民强身健体,即隐以复兴中华为己任,此先贤秘密之苦心,非浅人所能窥测者。其以金针度世,精研医理,尝谓:“上古疗疾,始而祈祷,而祝由,而针砭,至神农尝百草,乃有药物,故《内经》首《灵枢》于《素问》,诚以针灸一道,治疾较捷,非深明十二经脉之流注标本经络,何能知气之升降出入,合天地之化育,运行不息哉?”于是竭毕生之心力于针灸,家传师授,益友观摩,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在针灸受到摧残之时,著成《针灸传真》八卷,出版于代县亨利石印局,仅印数百册石印本,风行遐迩。其继承经典理论,唯恐失传,故曰“传真”。该书体例谨严,取材渊博,取穴精当,功效确实,时人折服,为清末民初第一部针灸学巨著,在针灸界享誉甚高,因印数很少,至今已行将绝版。先外公视术非一家私产,对于世医死持“传媳不传女”之说,深表厌弃,特传授其子女。不幸国难骤起,倭寇侵扰,三晋沦陷,其不愿受日伪军胁迫,悲愤成疾,抱恨以殁,痛何如之!临终遗言,命其女赵玉青(彩蓝)整理遗著。先母赵玉青(1918—1988年)孝女也,其幼承庭训,长继衣钵,从小随父学文习医,精通文学、史学、哲学和中医经典理论,针药并用,医儒兼备,不为良相,却成良医矣。1938年先母奉其父遗命,虽身处国难,犹能负父书,间关远行,寝食弗忘,避冠离乡,保存勿失,历经艰险,携其弟、妹从山西逃难至西安,悯人之疾苦,慨药物之缺乏,遂提倡针灸,以昭其先严遗志。时遇陕西名医黄竹斋举办省中医考试,先母考第一名,其弟赵继周(培业)考第二名,黄老接见前三名时,始知先母是其至友世交赵缉庵先生之女,便收为徒弟。1943年先母在西安创办了妇孺诊疗所、抗战家属义务诊疗所,救治了大批难民和抗属,同时发起“中华针灸医学妇女研究会”,义务传播针灸,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忱。因父书繁重,不便初学,撷其菁华,参以己见,著成《针灸传真精义》二卷,以浅近文字阐明针灸学之精义,不惟家学之薪传,可作医宗之宝鉴。1945年先母被中央国医馆董......
更多介绍

其他说明
印张22.25
字数410
页数322
开本小16开
版次1

第一发货地
广东汕头

相关书籍
用户评论共0 条
用户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