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仅供参考)
查看付款方式 了解购物流程 |
网络传播概论 |
编 号: 372703 |
著 作 者: 严三九 主编 赵路平 副主编 |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书 号: 9787122129246 |
|
出版日期: 2012-2-1 |
市 场 价: ¥29.8 元 |
书 店 价: ¥28.3 元 |
立即节省: ¥1.5 元 |
人 气: |
|
|
咨询电话:029-62602241
/62602242/62602243 转
8000/8001/8002/8003/8004
到款传真:029-82086768
团购批发:029-86698115
支付方式:


其他支付方式
|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多维视野下的网络传播、网络传播
技术与媒体、网络传播的内容与方式、网络传播的特征与功能、网络信息传播与管理、网络传播符号、网络传播受众、网络传播效果、网络经营与管理、网络传播规制及网络传播展望。本书注重吸收近年来网络传播研究的
最新成果,力求
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网络传播知识和理论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本书每章后配有思考题,便于学生复习和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传播类和影视类相关专业
教材,也可作为传媒业从业人员进修的参考用书、传播学科领域爱好者的继续教育与自学用书。
纵观人类的传播历史,信息技术的每次革新,都会带来信息传播的大革命。从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到电子传播,每一次的革命不仅改变着人类的传播模式,也为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推动着人类向更高层次迈进。
计算机技术和
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网络的诞生和发展为人类的传播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空间。
网络传播是一种现代的传播方式。它是一个信息交流与传递的过程,在信息的传受者之间具有及时的交互性和反馈性,因而网络传播在极大程度上优于传统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是一种多媒体、综合性的传播。它以计算机为载体,以
光纤通信为传播手段,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实现了多媒体传播,兼有三大传统媒体的优点和特长。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等特点。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促使信息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也积累了相当庞大的用户
基础;网络的交互性不仅为各类媒介的融合提供了便利,也使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而网络传播的平等性则充分体现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逐渐将传受双方置于平等的位置上。总之,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借助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人类能够便捷地进行社会信息的传播活动。
本书是在多年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持续不断的调查和积累编写完成的。
本书吸取了不少专家、学者在网络传播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得到了不少媒体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朱梅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成员主要是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从事网络传播实践、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一线教师。严三九组织编写,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和修改工作,赵路平编写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严三九和杭璐编写绪论,杭璐编写第一章、第八章第一节,吴艳编写第四章、第六章、第八章第二节,谢岚编写第七章、第八章第三节、第九章、第十章,赵路平做了部分章节的整理工作。
虽然大家尽心编写,但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真诚地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严三九
2011年11月于上海
绪论多维视野下的网络传播1
第一节网络传播概述1
一、网络的基本概念1
二、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3
第二节社会学视野下的网络传播6
一、网络传播与网民6
二、网络传播与社会行为10
三、网络传播与人际关系11
四、网络传播与公共领域13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网络传播15
一、网络传播与政治15
二、网络传播与经济19
思考题22
第一章网络传播技术与媒体23
第一节互联网的发展历程23
一、互联网的起源23
二、互联网的商业化发展25
三、互联网在
中国的发展26
第二节网络传播与互联网技术31
一、计算机网络31
二、Internet技术36
第三节网络传播媒体44
一、网络媒体的特征45
二、网络媒体的类型46
思考题52
第二章网络传播的内容与方式53
第一节网络传播的内容53
第二节网络传播的方式57
一、网络人际传播57
二、网络群体传播60
三、网络组织传播63
四、网络大众传播65
思考题67
第三章网络传播的特征与功能68
第一节网络传播的特征68
一、传播主体的多元化、民主性68
二、传播内容的丰富性69
三、传播过程的开放性69
四、传播的全球化与时效性70
五、传播形态与方式的多样性70
六、传受双方的交互性71
七、网络传播的虚拟性72
第二节网络传播的功能72
一、网络人际传播的功能73
二、网络群体传播的功能74
三、网络组织传播的功能75
四、网络大众传播的功能76
五、网络传播的负面效应77
思考题78
第四章网络信息传播与管理80
第一节网络信息传播概述80
一、网络信息概念和传播特点80
二、网络信息类型83
第二节网络信息传播模式86
一、模式的定义及其双重性质86
二、一般传播模式86
三、网络传播模式88
第三节网络信息管理94
一、网络信息管理概念94
二、网络信息管理原理94
三、网络信息管理97
第四节网络传播中的信息安全问题99
一、网络信息安全99
二、网络信息安全现状概述102
三、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技术与方式104
思考题105
第五章网络传播符号106
第一节网络传播的语言符号106
一、语言符号106
二、网络传播中的文字语言108
三、网络传播中的有声语言110
第二节网络传播的非语言符号110
一、非语言符号111
二、网络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113
思考题116
第六章网络传播受众117
第一节网络传播的受众类型117
一、按照行为特点划分117
二、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划分120
第二节网络传播的受众特征122
一、心理特征122
二、行为特征126
三、语言特征127
第三节网络传播的受众参与128
一、受众参与的内涵128
二、传统媒体的受众参与和网络传播的受众参与129
三、网络传播受众参与的意义130
第四节网络传播的受众调查131
一、网络传播受众调查131
二、网络传播受众调查的特点132
三、网络传播受众调查的类型与方式134
四、网络传播受众调查的意义138
思考题139
第七章网络传播效果140
第一节网络传播的效果及其评估140
一、网络传播效果概述140
二、网络新闻传播效果的评估141
第二节网络传播效果理论147
一、网络传播的“议程设置”147
二、网络媒介的“使用与满足”151
三、“沉默的螺旋”的挑战和延伸155
思考题161
第八章网络经营与管理162
第一节网站建设与运营162
一、网页
设计:网站建设的基础162
二、网站的建设与运营165
第二节网络产业发展概述171
一、网络产业的概念171
二、网络产业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状况172
第三节网络媒介经营与管理177
一、网络媒介经营177
二、网络媒介经营策略179
三、网络媒介的内部管理182
思考题184
第九章网络传播规制185
第一节网络传播规制概述185
一、Cyberspace:从网络技术到网络社会185
二、网络传播的社会问题186
三、网络社会行为的
规范力190
第二节网络传播伦理191
一、网络传播伦理及其构建途径191
二、网络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193
三、网络传播伦理的规范195
四、网络传播主体的伦理责任196
第三节网络传播法制199
一、网络传播法制的必要性199
二、网络传播法制建设的具体内容200
三、网络传播法制的原则201
四、世界各国网络传播立法介绍202
五、我国网络法制建设现状204
思考题207
第十章网络传播展望208
第一节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网络传播208
一、什么是媒介融合?208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网络传播融合210
三、媒介融合下的网络传播模式214
第二节网络传播与媒介素养教育216
一、媒介素养概述216
二、媒介素养教育218
三、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概述221
四、网络媒介教育的基本内容222
五、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225
思考题226
参考文献227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传播类和影视类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传媒业从业人员进修的参考用书、传播学科领域爱好者的继续教育与自学用书。
其他说明
开本:16 装帧:平 版次:1版1次 页数:231页
第一发货地
西安
相关书籍